近日,由浙江省经投公司所属浙江浙商装备工程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商工服”)和浙江中铁工程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中铁”)联合研制的“中铁1133号”盾构机顺利通过工厂验收。接下来,该盾构机将和“中铁1132号”盾构机一起服务于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3号线二期(北延)项目建设。
正在验收的中铁”1133“号盾构机
2022年以来,围绕“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争当‘四个标杆’”整体目标,浙商工服秉承“稳经济、促发展”的理念,主动发挥链主企业功能,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协同增效,力争在严峻挑战中逆势奋进、赢得先机。
“中铁1132号”“中铁1133号”盾构机系浙产首批土压/TBM(硬岩)双模盾构机,开挖直径7.08米,整机总长105米,总重约650吨,可在掘进过程中根据地质变化实现土压和TBM模式自由切换,大幅提高了盾构机在高强度全断面微风化黑云母花岗岩地层中的掘进效率。
为了让盾构机更加安全、长久、稳定运行,浙商工服联合中铁装备专家组和测试研究人员,牵头研发“盾构在线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对设备核心部件振动进行数据读取、本地监测、远程传输,实现了远程故障诊断和机器控制,进而提前防范故障风险、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查找故障成本。同时,凭借“盾构在线监测系统”,浙商工服将继续推进数智建造,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逐步打造自有智能物联网平台,持续释放服务交通产业链潜能。
验收技术人员讲解盾构机特点
近年来,面对新冠疫情复杂形势,浙商工服与浙江中铁通力合作,坚持疫情防控与生产履约“两手抓、两手硬”,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合理排布生产计划,结合“作业人员白名单”“出入口电子哨兵”等防疫措施,克服刀盘、螺机等配件生产运输困难,确保了该项目设备的顺利验收。
浙商工服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公司和浙江中铁将牢牢把握高端装备制造综合服务供应商战略定位,进一步打造浙江省高端地下工程装备产、租、研、维保“四位一体”现代化基地,实现产业链上中下游互补、互动、互生,为华东地区地下空间开发提供高水平科技和服务供给,彰显国企在“疫情大考”下勇挑重担的责任担当。
记者从成都市交通运输局获悉,据近日正式印发的《成都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和物流业发展规划》,2025年年底成都市公交车、巡游出租车将全面实现新能源化(纯电动或氢能源)。 在成都道路上行驶的新能源公交车。(成都市交通运输局提供) 规划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成都市要建设低碳环保的交通运输体系。具体来说,到2025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担率达65%,绿色出行比例达70%以上,推动实现中心城区建成区平均通勤时间下降到35分钟左右。 在公共交通出行方面,规划提出,依托轨道交通站点持续优化快速公交、高峰快线、主干公交、社区公交等公交体系,新增及调整公交接驳地铁线路100条。此外,还将推动提升常规公交准点率,通勤时段常规公交平均车速提高至18公里/小时,平均候车时间降低至5分钟。 据悉,目前成都公交共建成充电点位80余个,充电设备370余套,总充电量超4亿度,满足4800余辆新能源公交车充电需求,减少碳排放43万余吨。今年上半年,成都公交投用了800辆新能源公交车,下半年还将陆续上线2000余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