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正文
线路承包经营!地铁每公里的运营人员配置减4人
2024年08月16日 14:23 |
来源:
城市交通网 ·
阅读量: 1,388
从原来41.15人/公里的运营人员配置到现在的37.31人/公里,从过去电客车“每日检”到现在的“隔日检”“四日检”,从之前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到现在的业绩说话、多劳多得·······
苏州轨道交通正在内部试点推行“线路承包经营机制”,配合班组自治、二次分配、岗位融合等举措,引导有能力的员工承包线路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充分赋权赋能,在保障运营的同时提质增效,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为广大市民乘客提供更便捷、更舒适的出行体验。
01
近年来,随着苏州地铁新线开通,线网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急速发展,运营公司员工已过万。如此体量的企业,在新时代环境中,受机制体制影响,创效能力受到一定限制。为适应新形势下的运营管理,运营公司将内部线路经营承包作为推进企业改革的重要实践和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擂响提质增效重锤。
▲运营公司运营二分公司综合维修中心供电五车间
2023年11月,苏州轨道交通内部推行线路承包经营制,朱勇积极报名,承包运营二分公司综合维修中心供电五车间,成为苏州轨道交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承包经营后,承包人自己就成为管理主体,而朱勇也从过去上传下达的车间安全生产管理者,变成了现在致力于保证安全生产、压降运营成本、优化管理模式等的车间承包负责人。
“承包线路运营,在日常运营、管理等方面都有一些自主性和独立性,前期我们花了不少精力来修制改革,用市场化的理念来调整维修策略、服务策略,合理调整资源配置,把这个家当好。”朱勇说。
面对全新的工作要求,朱勇雷厉风行,迅速组建承包工作组,确立“降本不降质,创新迎发展”的理念,引领员工树立成本意识,对工作机制予以重新梳理,将任务目标加以细化,对管理结构进行调整,优化人员配置,压降成本,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促使管理更为精细化。
经过上下一心长达半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收获显著成绩。推行承包经营制半年,供电五车间人员压降 8 人,维护维修费相较去年同期节约 40.58 万元,车间直接归集成本压降达 28.14%,并且各项安全、质量指标均符合标准。
线路承包经营试点以来,试点线路各专业不断探索,结合各个专业的特点率先尝试,打破专业壁垒,积极促进多岗位融合,完成车场司机、设备综合维修员、车载维护员、轮值调度工程师等9个岗位融合优化,探索车站岗位融合运作,实施大区域管理模式。
今年6月29日,3/11号线顺利完成全线双向贯通,这就意味着3号线全线都升级为全自动无人驾驶GOA4的线路,这一重大转变带来了工作模式和需求的变革。行车调度、乘务司机等岗位都需要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新的运营模式。在此背景下,实现岗位融合成为必然趋势。
张洁原是3号线行车调度员,2024年初,她开始参加调度大课堂培训,学习运营调度员的规章文本,一步步地从一名行车方面的调度员,变成了会车场、会车辆调工作的运营调度员。
“相对行车调度员,运营调度员是一个融合性的岗位,包括正线行车指挥、乘客服务、车辆监护等。从广济路调度所来到祖冲之调度所,刚开始还是有点不太习惯。当时第一次组织司机FAM模式(全自动驾驶模式)上备车时,脑海里都是相关的流程,组织完毕后才发现,原来流程背得再多,都没有实际操作一次来得印象深刻。”张洁说。
通过重新整合岗位职能,优化人员配置,组织系统培训,让不同专业背景的员工在新的岗位框架中发挥各自优势,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增强团队的协作能力,为全自动化线路的安全、高效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前不久,运营一分公司车辆中心检修一车间6月份的二次分配结果出来了,同类型班组二次分配金最高相差2992元,全车间班组员工最高相差1587元。
▲运营公司运营一分公司车辆中心检修一车间
为了使线路承包经营改革落实到位,运营一分公司车辆中心检修一车间结合车间实际情况和员工意见,持续修订优化二次分配方案,优化完善车间绩效分配制度,每月按员工生产积分、职能积分及绩效进行考核,发挥二次分配激励导向作用,实现员工个人绩效工资与工作量正向匹配,充分调动了员工积极性和执行力。
该车间均衡修一班均衡修工长邵亚东表示:“以前让多干点活儿,大家不是很积极。现在实行二次分配,多干活儿、多出成绩、多创效,就是多为自己挣收入,累点也不怕。”
此外,针对后进员工,检修一车间采取工班长结对帮扶的方法,帮助其提升业务水平,提高工作绩效。
运营公司线路承包经营制的成效,是苏州轨道交通强化内部管理挖潜创新、降本增效成果的一个缩影。未来,苏州轨道交通将持续深化国企改革,强管理、提质效,全力推动集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