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S轨道交通展消息 8月12日清晨,随着2台无人机在昆明地铁在建线路区间隧道和运营线路高桥墩桥梁区段安全降落,标志着昆明轨道集团圆满完成了全省首次无人机巡检应用场景验证飞行测试。此次飞行测试是在无手机信号、无卫星定位导航的情况下完成,整个过程持续近50分钟,巡检线路近10公里。
以往,维保人员在巡检线路时,区间隧道采用步行+目视方式进行,对高架桥还要借助专用梯车、工程车等大型设备,从发现缺陷到拍照记录,再到问题标注,填写报告等,整个工序复杂且存在人眼无法看到部位、原因难以辨识等诸多问题。受限于工作“天窗点”限制,每名工作人员每天仅能巡检5-6公里线路,严重制约了相关工作的高效开展。
面对难题,昆明轨道集团组织相关单位成立技术攻关团队,全力开展工程算法研发与系统应用研究。针对隧道构件障碍物复杂,高架桥环境复杂等实际情况进行技术攻关,顺利完成测试飞行,精准获取实时高清图像和高精度三维建模。
无人机系统采用国内首创自主飞行控制驾驶系统,在无手机信号、无卫星信号导航定位的情况下,无人机按照规划线路自主飞行、自主避障,对作业现场进行实时的三维环境扫描感知、摄影拍摄,实时重建3D动态模型。通过在地铁隧道、高架真实环境下的实际飞行巡检验证测试,详细测试自主无人机在真实环境中的工作能力,包括自主性、避障飞行、定位精度、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以及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通过无人机巡检,极大提高在复杂背景下,运营线路地铁保护、建构筑物巡检效率,相比人工巡检,无人机空中巡检具有速度快、机动性强等多种优势,可以自主执行巡查任务、自助绕障飞行、三维重建图像和高清图像回传,弥补人工巡检可能存在的盲区。通过实时分析图像、视频的方式提高巡检效率和质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地铁巡检工作的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提升地铁巡检的整体水平和能力。
科技赋能,无人机技术应用为昆明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插上“飞行之翼”,与昆明地铁维保人员实现“人机同步、巡检互补”,开启了“空地立体化”巡检新模式。
昆明轨道集团积极响应省、市战略部署,主动融入城市发展大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全市低空经济以及关联产业发展,助力公司“2331”发展战略落地实施,拓展低空经济“新赛道”。
7月1日至8月31日为期62天的西安地铁暑运结束,受日常通勤、学生出行、旅游探亲等因素叠加影响,暑运期间西安地铁客流量持续高位,平安运送乘客24813.8万人次,日均客运量首次超400万人次,达到400.2万人次,同比增长2.2%。其中7月份、8月份线网日均客运量分别为405.4万人次、395.0万人次;7月12日线网单日客运量最高461.5万人次,均突破历年暑运期间历史极值。 据介绍,暑运期间,西安地铁线网共开行列车240838列次,加开列车206列次。针对4号线沿线景区、客运枢纽接驳点多,夜间出行客流较大的情况,西安地铁精准优化夜间运力供给、调整重点车站停站时间,最大限度满足市民游客出行需求。 结合暑期旅游热,西安地铁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服务活动。“城市记忆·地铁遇见毕业季”大学生毕业作品展暨2024西安地铁文化季活动火热呈现,连续开展“地铁遇见非遗”“地铁遇见国风”等线下活动;“Ai畅行 爱旅行”站徽印章打卡活动也迎来了第四季;此外,西安地铁的特色语音广播,让乘客在旅途中领略到古城的独特文化魅力;内容丰富的出行手册和“彩虹指引条”,让外地游客轻松掌握出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