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展消息 伴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消费者带来便捷的同时,强制性、被动式、随意化“刷脸”消费对于个人信息安全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隐患。前期,上海市网信办根据媒体和市民举报,通过调研了解发现,上海部分地铁、公园、校园等场景下自动售货机普遍存在滥用人脸识别技术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现象。
针对这一事关群众民生权益问题,上海市网信办主动作为,率先以地铁站内自动售货机为突破口,围绕巡查发现的诱导使用“刷脸”支付等违法违规收集人脸信息问题,会同市市场监管局、市国资委联合约谈申通地铁及三家涉事自动售货机运营企业,要求企业立整立改,并对个别重点头部企业开展了延伸检查。同时,指导上海申通地铁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通地铁)对全市范围地铁站内自动售货机人脸识别技术滥用问题进行全面整治。
申通地铁在上海市网信办的指导下,及时对全市地铁站内租赁经营的自动售货机进行摸排并督促整改,经查,目前共有14家企业运营地铁站1462台自动售货机,已对其中存在问题的829台暂停人脸支付功能,待整改完成后重新上线。申通地铁表示,后续将进一步加强自动售货机运营企业的日常监管,严格按照《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求,采取定期组织培训、专项巡查管理、建立处罚机制和纳入合同指标等措施,督促企业切实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真正从源头杜绝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问题。
上海市网信办相关负责人指出,人脸信息依法属于敏感个人生物信息,应在确保合规、安全,并取得消费者单独同意的前提下审慎使用。企业在不具有特定目的及充分必要性的场景,强制、诱导消费者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验证,属于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敏感信息的违法行为,因此,对于人脸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传输、删除等各环节,企业都应该依法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
下一步,上海市网信办将持续开展“亮剑浦江·2024”人脸专项整治行动,对相关重点场景人脸识别技术运用情况开展现场检查和“回头看”,对于问题严重、屡教不改的企业将予以执法处罚和媒体曝光,督促企业真正筑牢个人信息保护安全“防线”。欢迎广大网民积极参与,在日常消费过程中“非必要不使用、非必要不提供、非必要不许可刷脸”。
2024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交通运输部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交通运输行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强国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埋头苦干、担当奉献,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坚强的交通运输保障。 一、基础设施 (一)铁路。 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6.2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4.8万公里。投产新线3113公里,其中高铁2457公里。铁路复线率为60.8%,电化率为76.2%。 图1 2020-2024年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 (二)公路。 年末全国公路里程549.04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5.35万公里。 图2 2020-2024年年末全国公路里程 年末全国四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534.47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7.46万公里,占公路里程比重为97.3%、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77.75万公里、增加1.53万公里,占公路里程比重为14.2%、提高0.1个百分点;高速公路里程19.07万公里、增加0.70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