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资阳线建成后,从资阳北站到天府国际机场,通过在福田站进行换乘后,预计时间在半个小时左右。”轨道交通资阳线土建二工区项目负责人侯清波说。
近日,轨道交通资阳线苌弘广场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至此,轨道交通资阳线全线7座车站中有6座已实现封顶。
同时,轨道交通资阳线临空车辆基地运转楼结构顺利封顶,为后续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成德眉资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针对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建设,四地正携手加快推进轨道交通重大项目建设,切实按照四川省政府出台的《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部署,统筹布局以成都为中心枢纽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构建轨道交通一小时通勤圈。
作为四川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线路,成资同城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设施工程——轨道交通资阳线开工一年多时间,保质保量,建设跑出“加速度”。
目前,轨道交通资阳线正在加速推进项目建设,成都至德阳(S11线)、成都至眉山(S5线)两条市域(郊)铁路,目标明确,各地倒排工期,强力推进项目进展,力争年内开工。未来,随着多条市域(郊)铁路项目的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将带来更多便利的交流。
成都轨道交通第四期规划线路加速推进中
加速推进中的除了轨道交通资阳线,还有成都轨道交通第四期规划线路。在轨道交通资阳线临空车辆基地运转楼封顶同日,17号线二期威灵站主体结构也按照预定目标节点实现封顶,该站主体结构的顺利封顶为后续盾构二次始发和机电装修进场创造有利条件。至此,17号线二期工程全线18座车站中已有7座实现封顶。
17号线二期工程,起于机投桥站(不含),止于高洪站。线路全长约24.76km,共设车站18座,全部为地下线。
近日,轨道交通18号线三期工程人南立交桩基托换“首梁”开始浇筑,标志着人南立交桩基托换工程正式进入托换梁结构施工阶段,工程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18号线三期工程包含北延段、临江段,其中北延段:起于火车北站,止于火车南站(不含);临江段:起于机场北站(不含),止于官堰站。线路全长约13.55km,共设车站5座,全部为地下线。
近日,轨道交通27号线一期工程金沙滨河公园站最后一块顶板浇筑完成,主体结构顺利封顶。该站是全线第11个封顶的车站,且车站附属与主体结构同步实施,为下一步站后工程进场奠定了基础。随后,27号线一期工程赖家店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
27号线一期工程,起于石佛站,止于蜀鑫路站。线路全长约24.86km,共设车站23座,其中地下站17座,高架站6座。
30号线一期
近日,轨道交通30号线一期工程寺圣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双流机场2航站楼站—寺圣站区间左线盾构顺利始发,该站为全线第6个封顶的车站,该盾构为全线第14台始发的盾构。
30号线一期工程,起于双流机场2航站楼站,止于龙泉站。线路全长约27.74km,共设车站24座,全部为地下线。
成都轨道交通坚持安全第一,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快推进第四期规划线路及轨道交通资阳线建设,为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贡献澎湃轨道力量。
新华社上海6月23日电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上海经过多年积累,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取、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等重要技术和生产工艺,目前已建成10座加氢站和近30公里输氢管道,为氢能的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按照规划,到2025年,上海计划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建成3到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到2035年,上海计划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引领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中心、关键核心装备与零部件制造检测中心,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形成丰富多元的应用生态,建设海外氢能进口输运码头,布局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