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洛阳正值汛期,根据市气象局预报,22日下午到23日,我市将有一次降水天气过程,局地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从26日开始,我市还将出现一次明显强降雨天气过程。
为应对即将出现的降水天气过程,我市城市管理部门提前部署,目前城市隧道、泵站、地下空间、易涝路段等区域和点位,值守人员和防汛物资均已配备到位,市区一旦出现强降水,各责任部门将按《洛阳市城市排水防涝应急预案》进行有序处置。
市市政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集团严格落实“人等雨”制度和“四级预警响应”措施,目前市区范围内重点监控的易涝路段、地下人行通道、隧道和涵洞均安排有专人24小时值守,各类警示装置、沙袋和排水设备也已配备到位。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要求值守人员在强降水到来前打开雨水口箅子、检查井盖,安放警示架,做好增大收水量准备。当路面积水超过30厘米时进行交通管制,引导车辆和行人绕行。此外,我市城市管理部门采购的大型“龙吸水”和应急发电车等设备也已准备就绪,可随时调度到需要的地方。
泵站在城市排水防涝中起着重要作用。市城市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早在今年4月底前,全市所有排涝泵站均已完成全面检修和清淤工作;目前城市区50座排涝泵站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200台水泵总排水能力达到每秒140.77立方米,河道沿岸雨水管网闸门也已进入预开启状态,可保证随时打开,保障市政道路雨水顺利排放。
记者还了解到,今年,市城市管理局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在全省率先组建了13支执法应急救援队伍、10支排水防涝专业队伍及供水、供气、供热、供电等城市生命线工程专业抢险队伍和园林绿化、路灯照明、环卫等城市运行抢险队伍,确保当出现汛情时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抢险作业。
记者从成都市交通运输局获悉,据近日正式印发的《成都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和物流业发展规划》,2025年年底成都市公交车、巡游出租车将全面实现新能源化(纯电动或氢能源)。 在成都道路上行驶的新能源公交车。(成都市交通运输局提供) 规划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成都市要建设低碳环保的交通运输体系。具体来说,到2025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担率达65%,绿色出行比例达70%以上,推动实现中心城区建成区平均通勤时间下降到35分钟左右。 在公共交通出行方面,规划提出,依托轨道交通站点持续优化快速公交、高峰快线、主干公交、社区公交等公交体系,新增及调整公交接驳地铁线路100条。此外,还将推动提升常规公交准点率,通勤时段常规公交平均车速提高至18公里/小时,平均候车时间降低至5分钟。 据悉,目前成都公交共建成充电点位80余个,充电设备370余套,总充电量超4亿度,满足4800余辆新能源公交车充电需求,减少碳排放43万余吨。今年上半年,成都公交投用了800辆新能源公交车,下半年还将陆续上线2000余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