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23时,在中铁十四局承建的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西线隧道内,“京华号”盾构机成功穿越正在运营的地铁6号线,其间对地铁正常运营没有造成任何影响,标志着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成功攻克了新的技术难关。
北京地铁6号线是一条贯穿北京中心城区、东西向运行的轨道交通骨干线,东六环改造下穿段位于北运河东站至郝家府站,区间列车最高时速可达100公里。穿越正在运营的地铁6号线,既要保证盾构正常推进,又不能对地铁线路造成扰动,对盾构施工要求极高。另外,该区间地面建筑密集、管线错综复杂,施工难度和施工风险很高,属于特级风险源。
工人正在进行管片运输
“地铁线路区间段只有21米,但加上前后保护区范围,实际穿越长度达到129米。”北京东六环项目总工程师杨哲介绍,“隧道主体离地铁隧道最近处为21.8米,要控制沉降、保证地铁正常运营,盾构施工全程必须把土体扰动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好比是让盾构机在地下‘穿针’。”
为保质保量实现盾构顺利下穿,建设者与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开展前期方案对接,并邀请盾构专家把关,确保以最快速度、最小扰动完成盾构下穿任务。他们构建了“纵到底、横到边”系统性安全体系,制定严密的施工方案和应急处置方案,优化施工组织,强化过程安全质量管控,实时监控穿越区域地面沉降数据和“京华号”各项参数。
工人正在为隧道内烟道板进行钢筋绑扎焊接作业
在穿越前,建设者选取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条件与下穿区间相仿的100米区域作为试验段,划分4个试验单元模拟盾构下穿施工。“通过研究4个试验单元的沉降控制效果,我们综合确定了下穿地铁6号线最合理的控制措施。”该项目盾构经理孙长松介绍,“最终,盾构机以平均80分钟掘进一环的速度,用2天时间安全快速完成了下穿任务,隧道累计沉降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确保了地铁6号线行车安全。”
自2021年始发掘进至今,“京华号”盾构机已成功掘进2081环,共4162米,顺利穿越二级以上风险源18处,通过盾构同步双液注浆、中盾注克泥效及管片深孔注浆等措施,实现穿越各类风险源沉降均控制在3毫米之内。
东六环改造工程是北京市重点工程,线路全长约16公里,分为直接加宽段和入地改造段。其中入地改造段9.2公里,包含7.4公里盾构隧道及隧道内6座横通道,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盾构隧道。根据施工计划,盾构机自京榆旧线北侧始发井向南掘进。接下来,“京华号”盾构机将穿越运河东大街,到达北运河北侧的中间井,随后继续向前推进,最终到达万盛南街南侧接收井,完成隧道掘进。
2025年,天津轨道交通迎来快速发展新阶段。作为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轨道集团”)公布了2025年的发展规划,涵盖线路建设、运营优化、技术创新及服务升级等多个方面。此次发布旨在进一步提升天津轨道交通的覆盖率、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为市民提供更高效、更舒适的出行体验,同时助力天津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2024年运营成果回顾 客运量与线路里程 2024年,天津轨道交通累计发送旅客2.38亿人次,同比增长7.8%。 运营线路总里程达317.2公里,覆盖全市主要区域。 轨道交通占全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提升至28.7%。 服务与社会效益 轨道交通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 沿线商业区经济活力显著提升,带动就业增长约3.5万岗位。 二、2025年建设与扩展计划 新增线路与站点 2025年计划新增轨道交通里程约50公里,重点推进地铁6号线二期、10号线一期等项目建设。 新增站点覆盖滨海新区、武清区等区域,进一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预计新增站点将惠及100万市民,缩短通勤时间。 技术升级与智能化改造 引入无人驾驶技术,计划在6号线试点运行无人驾驶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