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形势好转,济南北跨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复工复产。近日,济南黄河济泺路北延隧道工程复工建设,项目目前有序推进,为济南起步区建设继续提供交通支撑。
项目效果图(济南城市建设集团供图)
5月16日,在济南城市建设集团投资建设的济南黄河济泺路北延隧道工程现场,各施工点位一片忙碌,工人有条不紊地按照项目计划进行施工作业。
工程项目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4月18日项目疫情封控封闭管理以来,参建单位落实了各级各项疫情防控制度,坚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实现了工地连续施工,完成了始发井两块底板和一块顶板共计3500方混凝土浇筑施工。
“目前,水库南岸暗埋段第九流水段脚手架搭设完成30%,第十流水段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成100%。”该负责人称,项目第十三流水段负三层侧墙钢筋绑扎完成100%,中隔墙施工完成50%,脚手架搭设完成75%。第十四流水段第五道钢支撑拆除完成90%,第十五流水段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75%。同时,管片预制也在同步生产中。
据悉,济泺路穿黄北延隧道工程项目位于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大桥片区,工程线路起自黄河隧道敞开段,以盾构隧道方式下穿邯济铁路、鹊山水库后接入省道101,以明挖暗埋方式下穿石济客专及邯胶联络线,过科学城南边界路后出地面,继续向北直至国道308(北延工程终点)。
在工程起点设一对地面出入口与国道309进行交通联系,终点与国道308平交。隧道采用双向六车道公铁合建隧道方案,隧道外径15.2米,工程总长4300余米,其中隧道总长度3200余米,盾构段长度2045米。上层道路采用城市主干路标准,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60公里。下层轨道交通采用市域铁路标准,设计时速100公里。
2025年,天津轨道交通迎来快速发展新阶段。作为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轨道集团”)公布了2025年的发展规划,涵盖线路建设、运营优化、技术创新及服务升级等多个方面。此次发布旨在进一步提升天津轨道交通的覆盖率、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为市民提供更高效、更舒适的出行体验,同时助力天津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2024年运营成果回顾 客运量与线路里程 2024年,天津轨道交通累计发送旅客2.38亿人次,同比增长7.8%。 运营线路总里程达317.2公里,覆盖全市主要区域。 轨道交通占全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提升至28.7%。 服务与社会效益 轨道交通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 沿线商业区经济活力显著提升,带动就业增长约3.5万岗位。 二、2025年建设与扩展计划 新增线路与站点 2025年计划新增轨道交通里程约50公里,重点推进地铁6号线二期、10号线一期等项目建设。 新增站点覆盖滨海新区、武清区等区域,进一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预计新增站点将惠及100万市民,缩短通勤时间。 技术升级与智能化改造 引入无人驾驶技术,计划在6号线试点运行无人驾驶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