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铁一局城轨公司承建的宁波市轨道交通 3 号线二期土建工程 TJ3221 标华外区间明挖段~外漕村明挖段盾构区间右线顺利始发,这是 TJ3221 标施工的第五个盾构区间。 华~外区间始发端隧道上方存在 3.2m 厚的粉砂夹淤泥质粉质粘土层。项目团队参照已完工隧道相同地层的施工经验,在原设计三轴搅拌桩 + 高压旋喷桩嵌缝端头加固的基础上,在隧道洞门两侧通过 WSS 注浆工艺对加固体外侧可能存在的水源进行封堵,确保盾构机顺利安全始发。
据了解,本条隧道施工存在多项技术难点。
一是曲线半径小。区间曲线半径 300 米,是典型的小曲线半径始发,对盾构机的始发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
二是精准测量难度大。由于隧道转弯半径小,盾构机连续纠偏,导致自动导向系统移站频率增多,管片受震动容易发生移位,测量更容易出现偏差。
三是掘进坡度大。该区间是由地下三层站向地下两层站过渡,两站之间高差 7.67 米,大坡度区段的围岩水土压力会随着推进变化较为活跃,刀盘前方土压平衡控制难度较大。同时,在大坡度区段电瓶车容易出现溜车现象,水平运输存在较大风险。
项目团队针对本区间特点进行了多次培训研讨,制定了周密的技术方案,并持续优化。项目技术团队采用割线始发工艺,将盾构机沿曲线的割线方向定位始发,在盾构机始发定位阶段提前考虑盾构机出洞姿态,将原型钢托架基础优化为混凝土托架基础,防止因托架基础移位导致盾构机偏离设计轴线。针对隧道掘进过程中,盾构机姿态的控制难度大,管片易出现破损、开裂、错台等问题,项目部技术团队逐项制定对应措施,提前模拟隧道线型,通过管片排版将管片超前量尽量与设计轴线所需超前量保持一致。
项目部提前制定测量计划方案,要求测量工作要将更精确和细致,必须做到勤复测。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并结合区间线路特点,要求每掘进 10~15 环移站一次。每掘进 10 环对后视棱镜、测站和盾构机姿态进行人工复测,以保证测量数据准确。为保证大坡度掘进时刀盘前方掌子面稳定,项目将严格控制盾构坡度每次向上纠偏小于 2 ‰,调整好土压力设定值,以切口土体不隆起或少隆起为标准,同时,严格控制开挖土量确保土压平衡,减少对周边土体的扰动。
来自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数据显示,1月15日(春运第9天,农历腊月二十四)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4114.1万人次,环比下降2.7%,比2019年同期下降46.8%,比2022年同期增长47.2%。其中: >> 全国铁路发送旅客811.1万人次,环比下降1.0%,比2019年同期下降17.8%,比2022年同期增长32.1%。 >> 公路发送旅客3134万人次,环比下降3.1%,比2019年同期下降51.7%,比2022年同期增长53.8%。 >> 水路发送旅客35.6万人次,环比下降9.1%,比2019年同期下降69.2%,比2022年同期增长3.3%。 >> 民航发送旅客133.4万人次,环比基本持平,比2019年同期下降23.9%,比2022年同期增长38.4%。 全国高速公路总流量3139.6万辆次。其中小客车流量2655.8万辆次,环比增长0.9%,比2019年同期增长6.4%,比2022年同期增长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