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快线项目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是闽东北协同发展区第一条城际铁路,是打通新老城区之间的快捷交通动脉,极大地方便旅客来往长乐国际机场和市民群众工作生活。
滨海快线项目采用盾构法施工,项目针对盾构施工中难题,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盾构区间中风化花岗岩孤石爆破施工技术
滨海快线项目机场站(不含)~文岭站(不含)区间,该区间存在大量孤石,其形状大小各异、强度不一,导致隧道内岩土软硬不均,盾构机难以克服如此复杂的地质条件,并且工期风险异常大。
因此必须对孤石群预处理,采用爆破法可以有效解决工程中孤石及基岩突起的问题。
大直径长距离盾构连续折返皮带机出渣系统技术
项目中间风井长39m,宽31.1m,深26.68m,有效净空仅36.6*28.6m,井下盾构编组布置长度有限,渣车出渣效率低。通过多次对盾构后配套出渣方式,进行工效、经济性及安全性分析对比,采用连续皮带机,可有效规避渣车出渣的弊端,在小尺寸始发风井实现连续不间断出渣,结合始发阶段出渣效率极低的情况,将连续皮带机与盾构分体始发结合,有效提高了出渣效率。
大直径盾构分体始发技术
项目中间风井有效净空长度仅有36.6米长,盾构机总长度为114.7m,根据始发场地面积、周边环境及地下管线情况,确定盾构采用分体始发。
将盾构机部分台车放于地面,以延伸管线实现始发,经过台车转接使盾构机设备正常连接和正常掘进,以实现分体始发。
记者从成都市交通运输局获悉,据近日正式印发的《成都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和物流业发展规划》,2025年年底成都市公交车、巡游出租车将全面实现新能源化(纯电动或氢能源)。 在成都道路上行驶的新能源公交车。(成都市交通运输局提供) 规划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成都市要建设低碳环保的交通运输体系。具体来说,到2025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担率达65%,绿色出行比例达70%以上,推动实现中心城区建成区平均通勤时间下降到35分钟左右。 在公共交通出行方面,规划提出,依托轨道交通站点持续优化快速公交、高峰快线、主干公交、社区公交等公交体系,新增及调整公交接驳地铁线路100条。此外,还将推动提升常规公交准点率,通勤时段常规公交平均车速提高至18公里/小时,平均候车时间降低至5分钟。 据悉,目前成都公交共建成充电点位80余个,充电设备370余套,总充电量超4亿度,满足4800余辆新能源公交车充电需求,减少碳排放43万余吨。今年上半年,成都公交投用了800辆新能源公交车,下半年还将陆续上线2000余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