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2月10日从广东省交通集团获悉,世界首创的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整体预制水下推出式最终接头钢壳以及最后一节沉管(E23)钢壳,已经完成制造,标志着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沉管钢壳制造工作全部完成。
记者12月10日从广东省交通集团获悉,世界首创的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整体预制水下推出式最终接头钢壳以及最后一节沉管(E23)钢壳,已经完成制造,标志着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沉管钢壳制造工作全部完成。目前,最终接头与E23钢壳已出运至珠海桂山岛沉管预制智慧工厂进行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及舾装等施工,计划在2023年中进行浮运沉放。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沉管段长约5公里,由32个管节和1个最终接头组成,为世界最宽、最长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其中,最终接头与E23管节钢壳同步加工制造。该最终接头采用的整体预制水下推出式方案为世界首创,其套嵌于E23管节扩大端内,将像推出“巨型抽屉”一般,在水下与已沉放的E24管节对接、合龙。最终接头方式历经三年艰难攻关,确定了结构选型及详细的构造设计方案。
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设有双向八车道,具有“超宽、深埋、变宽”等技术特点,在世界上尚无先例,极具开创性和挑战性。建设团队打造了全国第一条巨型钢结构智能制造“四线一系统”,钢壳管节制造自动化率超过70%,将每个标准管节超过270公里的焊接变得高效,智能化、流水化作业实现平均一个月完成一节的制造速度。
目前,深中通道进展顺利,海底隧道已完成31个沉管管节安装;东、西人工岛正有序推进建设;伶仃洋大桥正进行钢箱梁吊装的准备,中山大桥正开展路面及附属设施施工。项目计划2024年建成通车。
据交通运输部微信公众号2日消息,来自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数据显示,2月1日(春运第26天,农历正月十一)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4348.6万人次,环比下降5.7%,比2019年同期下降49.3%,比2022年同期增长56.6%。 其中,全国铁路铁路发送旅客1024.5万人次,环比下降6.2%,比2019年同期下降9.5%,比2022年同期增长45.8%。 公路发送旅客3092万人次,环比下降5.9%,比2019年同期下降56.8%,比2022年同期增长61.8%。 水路发送旅客73.1万人次,环比增长1.1%,比2019年同期下降32.6%,比2022年同期增长52.4%。 民航发送旅客159万人次,环比增长0.6%,比2019年同期下降17.0%,比2022年同期增长38.9%。 全国高速公路总流量3250.3万辆次。其中小客车流量2704万辆次,环比下降8.2%,比2019年同期增长24.9%,比2022年同期增长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