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降低施工对市民出行的影响,优化交通出行环境,青岛地铁再出“新招”——5号线施工过程中首次采用“下沉式钢板”铺设,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占路施工过程中的颠簸和噪音困扰。
在道路的管线迁移过程中,需要经过路面破除、沟槽开挖、基底处理、路面恢复等多道工序,施工时需要在沟槽上方铺设钢板以满足交通需求。司空见惯的现象是,施工中临时铺设的钢板整体高于路面,有的边角翘起,有的缝隙过大,有的随意叠加,既给行人和车辆通过带来不安全因素,也影响了城市的观感。而且钢板容易偏离、变形,在车辆通过时难免发出噪音。
修建地铁,要尽最大努力减少对市民和周边环境的影响。作为青岛地铁在建线路之一,地铁5号线率先启用“钢板一体路面”,通过“下沉式钢板”的铺设,最大程度对原路面进行还原,以解决这个道路施工中的问题。该工艺通过对原路面铣刨切割、下铺橡胶垫、使用钢筋对钢板锚固、周边采用硅酮胶填缝等工艺,既保证了钢板与周边道路平齐,又使得沟槽内的管线得到保护。经该工艺铺设的钢板,没有缝隙和错台,与周边的路面融为一体,车辆行驶在上面没有颠簸感,故有“隐形工艺”之称。
据了解,5号线开工之初即选取了中铁二十三局5号线土建一标07工区湖岛站作为“下沉式钢板”铺设的试点,经过数次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车辆、行人骑车在此经过不需减速,最大程度方便市民出行,受到周边群众的认可和称赞。
“几乎察觉不到这个地方有施工的痕迹,现在地铁施工的工艺越来越厉害了!”出租车司机王师傅说道,以前开车经过类似的路段时,需要小心翼翼地开,现在则可以大胆地往前开。
启用“钢板一体路面”是青岛地铁集团深入贯彻落实青岛市委“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要求,瞄准“建设世界一流地铁,打造一流城市投资建设运营商”的“双一流目标”,打造“安全、优质、高效、绿色、智慧、和谐”地铁工程的一个缩影。建地铁就是建城市,青岛地铁从小处着眼,以管理提升和工艺提升传递民生温度。
据悉,青岛地铁已经面向在建线路全面推广该工艺,确保地铁工程顺利建设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市民出行的影响。
来自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数据显示,1月15日(春运第9天,农历腊月二十四)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4114.1万人次,环比下降2.7%,比2019年同期下降46.8%,比2022年同期增长47.2%。其中: >> 全国铁路发送旅客811.1万人次,环比下降1.0%,比2019年同期下降17.8%,比2022年同期增长32.1%。 >> 公路发送旅客3134万人次,环比下降3.1%,比2019年同期下降51.7%,比2022年同期增长53.8%。 >> 水路发送旅客35.6万人次,环比下降9.1%,比2019年同期下降69.2%,比2022年同期增长3.3%。 >> 民航发送旅客133.4万人次,环比基本持平,比2019年同期下降23.9%,比2022年同期增长38.4%。 全国高速公路总流量3139.6万辆次。其中小客车流量2655.8万辆次,环比增长0.9%,比2019年同期增长6.4%,比2022年同期增长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