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地铁5号线八号码头站完成了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施工,为车站后续主体施工争取了更多主动条件。
据5号线土建一标04工区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兼总工程师李秋艳介绍,地下连续墙相当于整个车站主体的“防护服”,承担着止水、抗压等功能,是车站质量控制的关键部位。八号码头站临河靠海,处于填海区域,导水性强,结构设计为地下四层,开挖范围内围岩较破碎。此处地连墙开挖深度达38米,为地铁5号线最深,单幅钢筋笼最重达62吨,质量重、体型大,吊装时风险大、要求高。
为了克服施工难题,青岛地铁集团第三建设分公司联合项目部积极赴类似地质条件的现场开展调查研究,结合该车站地质情况不断优化施工方案,选优配足机械设备,同时全面推行“班组化”模式,打通质量和安全管控的“最后一公里”,最终高质量完成了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施工。
在如此特殊的施工条件下,高质量完成此项高难度的工序,第三建设分公司牵头组织5号线其它施工单位前来观摩、学习。各单位通过踏勘现场施工环境,调研钢筋笼加工工艺,观看现场钢筋笼吊装工序,听取汇报面对面交流等方式进行了深入学习。
5号线八号码头车站由中铁十七局集团承建,建成后将会成为码头历史记忆与现代城市更新相融合的特色车站。后续,地铁建设者们将持续以“建设世界一流地铁”为目标,以“班组建设”“双重预防体系”为抓手,发挥唯旗是夺、事争一流的精神,秉承“为城市建地铁、为人民建地铁”的理念,全力助力青岛地铁的高质量发展。
每天清晨,一列列紫色“长龙”迎着朝霞,穿梭在城市之间,伴着运河涛声,驰骋于江淮大地,演绎着淮安城市交通发展的“速度与激情”。近8年来,淮安有轨电车引领着绿色出行新风尚,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有轨电车沿线不少乘客均对有轨电车运营表示十分满意,目前淮安有轨电车又快又准,乘车体验也很舒适。 淮安有轨电车行驶速度从35km/h逐步提升至70km/h,全程运行时间从66分钟缩短至48分钟,电车运行速度的逐步提升,市民出行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小火车”每天开行280列次左右,运营近18小时,无论风雪交加的冰雪严冬,还是炎热难耐的酷暑盛夏,它总能如期而至。 有轨电车从主城区出发,穿越繁华街道,畅行在生态宜居新城,奔跑于文脉悠长的古城,它宛如一条紫色的丝带,连接城市商业中心、商务中心、行政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有轨电车速度的提升,缩短了城区间的时空距离,让“三淮一体”联系更加紧密,市民乘坐快捷的有轨电车出行,无论是休闲购物,或旅游探亲,还是品鉴美食,都是一段轻松愉快的旅程。 截至目前,淮安有轨电车1号线累计安全运行超1200万公里,服务乘客近5400万人次,日最高客流超5.5万人次,单线客流量全国领先。无论是速度、安全,还是服务,淮安有轨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