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竖向掘进作业完成后,微型盾构主机将外运并吊装出井。
昨天(10日),随着最后一道工序结束,北京地铁17号线望京西站到勇士营站区间顺利完成隧道结构施工。作为地铁17号线北段的“最难施工段”,施工中创新采用了隧道泵房机械法施工,这也是国内首次在地铁建设中应用微型“竖向盾构”。
“打开溢流阀,打开进浆阀,刀盘回退开始,浇筑开始!”晚上10点,在地铁17号线望京西站至勇士营站区间隧道内,随着北京建工土木公司隧道施工技术创新团队指挥长马云新一声令下,混凝土泵车开始轰鸣,地铁隧道废水泵房机械法施工最重要的一环——封底浇筑开始了。
马云新紧紧地盯着操作室屏幕上一组组闪烁的“压力”“流量”“行程”等数据,看到各项参数显示正常,他才擦了擦自己脸上的汗。
凌晨3点,最后一车混凝土浇筑完成,掘进机刀盘回退到指定位置。这一刻意味着,国内首例微型“竖向盾构”——机械法泵房掘进在北京地铁成功应用。
“泵房在地铁隧道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马云新打了个比方,地铁隧道泵房就像是家庭居室的下水管道,主要用于收集地铁运营中产生的废水。近年来,随着城市地铁线网的拓展,地铁隧道越建越深,传统的泵房施工技术略显不足。以望京西站至勇士营站区间来说,地层中富水、含砂,属于复杂地层。“传统施工方法需要先对地层进行长时间的冷冻加固止水才能开挖泵房。”他解释,此次施工采用的新技术,可避免地层中的水土流失,既保障了安全,也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
据了解,创新团队历时4年多开发的这项新技术,完全采用机械化作业,特制的大型设备直接深入地铁隧道,在道床下方掘进出直径3.1米、深度5.5米的泵房。
隧道结构完工后,望京西站至勇士营站区间建设也将进入新的阶段。作为地铁17号线北段(未来科学城北区-工人体育场)的“最难施工段”,这个长约4.5公里的盾构区间内,包含有下穿五环路、南水北调、地铁13号线、京承高速等18个一级风险源。
北京地铁17号线为贯穿东部中心城区的南北快线,线路全长约49.97公里,跨越昌平、朝阳、通州、东城四个区,设车站21座。地铁17号线分南、北、中三段,南段已于2021年年底开通,北段正处于建设的最后冲刺阶段。根据《2023年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计划》,今年年底,地铁17号线北段、16号线剩余段将具备初期运营条件。届时,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837公里。
近日,国家铁路局发布《2022年铁道统计公报》(简称《统计公报》)。 2022年,铁路行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新贡献。《统计公报》显示: 一是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有力有效。2022年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49.84亿吨,比上年增长4.4%。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6.73亿人。 二是铁路运输安全保持稳定。2022年全国铁路未发生铁路交通特别重大、重大事故。 三是铁路路网规模进一步扩大。2022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09亿元,投产新线41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082公里。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达到4.2万公里。 四是铁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2022年发布铁路国家标准6项、铁路行业标准31项、铁路行业计量规程规范2项。发布由我国主持制定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铁路联盟(UIC)、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国际标准6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