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5年的技术打磨,由常州地铁集团联合新誉集团自主研制的列车牵引及辅助控制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正式“上线”!首先将在0132车开启5万公里的载客运行测试。
精准研发,精确定位
该系统是基于常州地铁1号线列车定向研发,符合常州地铁1号列车的运营控制逻辑。不管是从硬件PCBA、底层软件、应用层软件编写到控制算法、系统集成测试,完全实现了国产化,从设计到联合验证皆自主完成,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它在保持硬件尺寸完全符合安装要求的基础上,系统实现电气功能、控制策略、输出控制与进口系统完全一致。在测试过程中,其指标及性能参数上优于原进口产品。
锚定安全,严控质量
在制造环节,项目小组成员俞太亮、卞能建、夏前寅、廖国恬、陈玲茜、裴煜一起严把组部件原材料质量关,采用先进的工装及设备、高标准的工艺及流程,科学组织、精益生产,严控每一个制造细节,力求系统硬件高质量。
自2021年该系统开始装车考核,期间开展了库内、试车线、正线空载牵引及电制动试验、直流侧振荡抑制优化等共50项测试,进行板卡参数修正完善,运行累计5000KM验证系统稳定性。测试期间,共投入研发及测试人员2500人次,先后完成软件完善修订约60个版本,进行了100余次调试,并通过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组织的载客试运行前评审。图片
打破垄断,降本增效
此前,系统的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国外产品进口,每当设备发生故障时,维修需要邮寄到海外进行,往返维修周期长达数月。由于系统控制逻辑完全由国外进口厂家掌握,当列车需要根据运营需求优化内部逻辑时,往往也需要返回国外进行处置,费时又费力。
该系统的成功研发彻底解决了目前存在的备件采购周期长、供货途径垄断、单价上涨等问题,同时,产品单价较原进口产品下降三分之一,为既有线路及后续新线备件采购实现降本。
不忘初心,匠心护航
为确保系统在0132上线列车的可靠性,常州地铁对此次系统测试工作做了周密的部署。在上线列车的专项检查方面,由车辆检修专业人员对0132车进行全方位“体检”,确保列车各方面指标符合载客标准。此外,还对驾驶司机开展全覆盖专项培训,告知司机该列上线列车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故障的紧急处置措施,并要求负责该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系统进行5万公里载客运行测试期间全程跟车,记录当日运营情况并负责紧急故障的处置,保障列车行车安全。
常州地铁也将持续跟进该系统在实际载客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确保其圆满完成载客功能验证,逐步推广运用至全线列车上。
未来,常州地铁将坚持深挖首台套创新、国产化研制等课题,扩大创新成果,掌握行业核心技术,充分发挥运营单位主导作用,做强、做优常州轨道交通生态圈。
近日,国家铁路局发布《2022年铁道统计公报》(简称《统计公报》)。 2022年,铁路行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新贡献。《统计公报》显示: 一是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有力有效。2022年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49.84亿吨,比上年增长4.4%。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6.73亿人。 二是铁路运输安全保持稳定。2022年全国铁路未发生铁路交通特别重大、重大事故。 三是铁路路网规模进一步扩大。2022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09亿元,投产新线41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082公里。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达到4.2万公里。 四是铁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2022年发布铁路国家标准6项、铁路行业标准31项、铁路行业计量规程规范2项。发布由我国主持制定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铁路联盟(UIC)、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国际标准6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