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里,特大城市轨道覆盖通勤显著增加,青岛、杭州增长最快。
8月1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百度地图联合发布的《2023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下称“报告”),呈现出上述通勤特征。
在2023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通知》,提出将城市体检作为城市更新的前提。坚持问题导向,从住房到小区、社区、街区、城区,查找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坚持目标导向,以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等为目标,查找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坚持结果导向,把城市体检发现的问题短板作为城市更新的重点,一体化推进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工作。
《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中 “单程通勤时耗”、“轨道800米覆盖通勤比重”等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城市体检的重要指标。
对于“轨道800米覆盖通勤比重”,报告指出,轨道覆盖通勤比重强调线路走向与通勤需求相契合,体现轨道交通与职住空间的匹配度。
41个运营地铁城市中800米轨道覆盖通勤比重总体平均水平是19%,同比增加2个百分点。其中,超大城市达到27%,特大城市17%, Ⅰ型大城市13%。
报告显示,深圳800米轨道覆盖通勤比重达到35%,同比增加6个百分点,跃升成为轨道覆盖通勤比重最高的城市。此外,第二位成都达到34%,第三位武汉33%,第四位广州31%。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报告显示,特大城市轨道覆盖通勤显著增加,青岛、杭州增长最快。
根据该报告,轨道覆盖通勤比重年度增加超过3个百分点的8个城市中,5个集中在特大城市。杭州、青岛轨道覆盖通勤比重达到29%,同比增加8-10个百分点,是年度增长最多的城市。此外,长沙、昆明、佛山、福州、绍兴轨道覆盖通勤水平也呈现显著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青岛的地铁运营里程增长迅速,伴随着更多线路的开通,其运营里程已位列全国第十。
数据显示,随着地铁4号线正式开通运营,青岛地铁开通运营7条线路,线网运营里程达315公里,位列全国第十。2022年,青岛地铁线网与铁路综合衔接覆盖率达98.6%,基本实现对全市主要交通枢纽全覆盖。2022年,青岛地铁线网总客运量达到2.83亿人次,日均客运量77.58万人。
此外,在其他通勤数据方面,报告提到,通勤空间半径反映了城市紧密通勤联系的空间范围,也是城市交通需要支撑的空间尺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城市的辐射能力。
报告显示,超大城市平均通勤空间半径37公里、特大城市30公里、Ⅰ型、 Ⅱ型大城市27公里。北京、上海是通勤空间尺度最大的城市,半径41公里,上海同比增加1公里。深圳和重庆通勤空间尺度也达到40公里,同比增加1公里。
33个城市通勤空间半径同比增加。其中,成都通勤空间半径达到30公里,温州33公里,同比增加2公里,是年度增幅最大的城市。
报告提到,西安、合肥、济南、大连、南京、佛山、银川、徐州连续3年通勤空间半径增长。长沙、哈尔滨、厦门、福州、乌鲁木齐、洛阳6个城市,通勤空间半径3年没有增加。
国际客车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3年8月,在国家促消费政策及车企优惠促销等因素驱动下,购车需求持续释放,汽车市场整体呈现淡季不淡的特点,环比同比均实现增长。 近期国家出台多项促汽车消费、稳行业增长措施,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突出抓好“三个统筹”,巩固拓展汽车行业稳中向好发展态势。预计伴随各项政策效果不断显现,加之汽车行业即将进入“金九银十”销售旺季,各大车企也在不断推出新产品,有助于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实现汽车行业经济发展预期目标。 2023年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5万辆和258.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7.2%和8.2%,同比分别增长7.5%和8.4%。 2023年1-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22.5万辆和182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4%和8%。 2023年8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0万辆和31万辆,环比分别增长5%和7.9%,同比分别增长26.2%和20%。 2023年1-8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55.3万辆和256.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和16.4%。 2023年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4.3万辆和84.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4.7%和8.5%,同比分别增长22%和27%。 2023年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43.4万辆和537.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