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来宾至都安段)(以下简称来都高速)思练隧道左洞顺利贯通,标志着思练隧道顺利实现全幅贯通,项目隧道施工取得新突破。
据了解,来都高速思练隧道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小净距分离式隧道,左洞设计长度2230米,右洞设计长度2211米。该隧道位于山体坡脚地段,隧道覆盖层薄,地质稳定性差,围岩等级持续变化,最大围岩极差为III级变V级,施工过程中共申请52次围岩支护变更。
为破解施工难题,来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指挥部统筹谋划,多措并举,加快推进施工进度。一是做好超前地质预报,采用地质雷达、C6钻机超前探孔等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手段,了解掌子面围岩发展变化,加强与参建各方沟通联系,及时进行围岩支护变更。二是强化质量监督管理,针对特殊地质情况,通过软基换填、钢管桩来增强基底承载力;采用全环注浆、临时护拱、洞内管棚等措施增强围岩自稳性,同时加强对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技术交底,确保各项工序按照标准循环进尺。三是加强安全巡查,定期开展隧道安全隐患排查,认真执行智慧工地、“九不准十必须”等制度,严格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的原则,确保施工零事故。
下一步,来都高速建设者将继续以高昂的斗志、务实的作风,加快隧道施工进度,力争早日实现项目通车目标。
新华社上海6月23日电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上海经过多年积累,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取、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等重要技术和生产工艺,目前已建成10座加氢站和近30公里输氢管道,为氢能的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按照规划,到2025年,上海计划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建成3到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到2035年,上海计划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引领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中心、关键核心装备与零部件制造检测中心,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形成丰富多元的应用生态,建设海外氢能进口输运码头,布局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