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公共交通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运输部会同相关部门加快完善法规、政策、制度和标准,依托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绿色出行创建、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服务民生实事等载体,指导各地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公交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7月30日,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二级巡视员耿晋军在2024年“我的公交我的城”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沧州站)启动仪式上表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公交车保有量68.25万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55.44万辆,占比81.2%),运营线路7.98万条,公交专用车道突破2万公里,2023年完成客运量416.3亿人次。
耿晋军表示,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城市交通发展形势和任务变化,聚焦城市交通出行需求和出行结构的变化特点,加快推进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人享其行”美好愿景。
近几年来,在城市公交快速发展的同时,受多种因素影响,公众出行习惯发生深刻变化,个体化出行比例持续增长,城市公交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对此,耿晋军指出,要顺应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要,也要考虑我国城市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国情特点,在城市出行服务供给日益多元化的同时,坚持城市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和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不改变。“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作为城市交通发展的长期策略,更加注重统筹城市客运与个性化出行,合理引导公众出行,把握多元化出行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出行需求。”
去年,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15项任务举措;《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已列入国务院2024年立法计划,正在加快出台。
此外,国务院部署大规模设备更新并出台支持政策,对提高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标准做了制度性安排。
耿晋军表示,按照有关工作部署,交通运输部正在抓紧研究起草进一步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政策以及公交车和动力电池更新实施细则。“城市公共交通正迎来新一轮政策窗口期,希望各地抓住机遇,用足用好相关政策工具,加快推进公交发展提质增效。”
同时,还要根据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出行需求等特点,合理确定公共交通发展模式。
耿晋军指出,要科学精准实施线网优化,加强城市交通各种出行方式衔接融合;因地制宜创新公交服务方式,鼓励发展通学、通勤、就医、“公交+旅游”等多元化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持续提升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服务水平。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汪天涌表示,近年来,河北省锚定加快建设交通强省目标,全面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推动行业发展提质增效,线网结构不断优化,设施装备不断更新,出行品质不断提升。“定制快巴”畅行京津,“响应式公交”高效快捷,敬老专线暖心守护,雷锋专线与爱同行,“蹦迪巴士”“移动供销铺”“公交婚车”等一系列特色公交活跃街头,群众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
数据显示,目前,河北省城市公共汽电车达到3.3万辆,其中新能源2.7万辆、占比约82%。其中,沧州市域公交通达率、市外20公里乡镇公交通达率、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使用比例均达到100%。
汪天涌表示,下一步,河北省将继续加强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示范引领,完善设施装备,丰富服务供给,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要。
2024年厦门完成公路、铁路、公交场站等交通建设项目投资95亿元,厦金大桥、厦门新机场综合交通中心、新324国道提升改造稳步推进,8.13亿人次畅享厦门公共交通智慧出行、绿色出行。 15天上午,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周丹蓉做客厦门市政府网,介绍2024年厦门市交通运输发展情况。 交通码用户数已超470万 据统计,2024年,全市对外交通客运总量为11309.3万人次,同比增长7.97%;其中,铁路5639.6万人次、民航2790.7万人次、公路2435.3万人次、水运443.7万人次。全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8.13亿人次,同比增长2.3%;其中,地铁2.67亿人次,快速公交(BRT)0.82亿人次,常规公交4.64亿人次。 2024年,厦门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一码五场景通乘的城市,并实现了支付宝App上线、全国老年人刷码免费乘车和外籍人士境外手机刷码乘车等功能应用。目前,厦门交通码用户数超过470万,累计使用量近1亿人次。 厦金大桥建设取得突破 厦金大桥(厦门段)项目动工建设至今,已取得多个突破进展。项目主体土建部分五个标段已于2024年1月全线开工建设,岛内观音山通往刘五店航道桥西主塔2497米栈桥顺利合龙,刘五店航道桥东锚碇钢沉井成功着位,东主塔桩基浇筑完成,正式进入水上施工阶段;项目上部钢箱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