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公交、地铁两网融合进一步加深!记者从青岛市交通运输部门获悉,截至目前,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公交地铁换乘距离小于150米的地铁站点数量共有95处,占比91.3%。
近年来,青岛地铁逐渐连线成网,搭建起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如何推动公交地铁两网融合发展,发挥公共交通整体效能成为近期公交线网优化工作的重点。为此,青岛市交通运输部门通过优化线路、调整站点等方式强化公交地铁衔接,促进两网融合,完善服务网络。通过线上征集意见和现场踏勘等方式了解市民需求和现场实际,同时结合客流、道路条件等情况优化线路调整方案,实现常规公交与地铁线路高效接驳。
优化线路,完善服务网络
今年以来,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共优化调整公交线路37条,其中,新增11条、调整23条、取消3条,强化了与地铁1号线、2号线、4号线、8号线等线路的衔接,填补了华贯路北段、思源路、同德路等公交盲区,方便了高新区北部工业园区、康复大学、青特悦海府等区域周边群众的公交出行。针对东韩地铁站周边客流通勤换乘需求,市交通运输部门创新开通首条高峰地铁接驳微循环公交423路,突破传统定点发车形式,在早晚高峰实行多圈次不回场运行的发车模式,既精准解决了周边上班族的通勤需求,提高了车辆运行效率;同时也避免了平峰期间人流量较少时的运力浪费,提高了现有公共交通资源的利用率,推动行业节能增效。
调整站点,促进两网融合
除了调整线路方便市民出行,市交通运输部门还通过调增站点的方式,充分利用常规公交灵活机动的特点,今年优化调整百余处公交站点,增设的会展中心地铁站、枯桃地铁站、石老人浴场地铁站等公交站点,将公交站点与地铁站点衔接距离缩短至150米内,进一步方便了市民乘坐公交地铁出行。通过减重复、增接驳,实现公交与地铁“1+1>2”的作用,推动城市公交精细化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逐步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特色公交为亮点”的公共交通发展模式。
下一步,市交通运输部门将坚持问题导向,结合道路通行条件逐步优化公交线网布局,聚焦两网融合,加强公交对地铁的衔接补充作用,构建“骨干+接驳”换乘型公共交通网络,探索开通衔接地铁的高效接驳公交微循环线路,最大程度发挥两网整体效能,努力提升市民的公共交通出行满意度和幸福感。
2025年1-6月,中国新能源客车出口市场表现亮眼。据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数据显示,比亚迪新能源客车上半年出口2082辆,同比增长45%,以市场份额27.29%的亮眼成绩继续稳居行业第一,充分彰显其在全球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领先地位与强劲增长动能。 图片来源:比亚迪汽车 技术创新是比亚迪持续领跑的核心引擎。其纯电动客车搭载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高效电驱系统及智能化技术,在核心的安全性能、续航里程、能源效率等关键指标上均树立了行业标杆,赢得海外客户高度认可,成为其开拓全球市场的坚实后盾。 作为比亚迪电动大巴最早深耕的海外市场,欧洲区域在今年上半年表现亮眼,已在德国、英国、意大利、瑞典等多国成功交付共超千台。目前,欧洲市场获电动大巴订单累计超6700台,足迹遍布26国160余城,累计里程5.9亿公里,相当于减少碳排放63万吨。今年6月,比亚迪在2025德国 UITP全球公交峰会上,全新电动大巴B13.b完成在国际舞台的首次亮相,以应对欧洲长途城际线路需求。比亚迪客车陆续交付至亚太、拉美等多个地区,覆盖公交、通勤、机场接驳等多场景需求,以卓越的产品性能与零排放解决方案为全球绿色交通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截至2025年6月底,比亚迪商用车在全球累计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