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随着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公交车的老年乘客人数也在逐年增加。6月22日,南京公交新推出两条“敬老线”——81路和555路,为老年乘客送上一份关爱。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81路起终点站南理工科技园站,70岁的倪德兰女士对新开的“敬老线”直竖大拇指:“现在年龄大了,上下车没那么灵活了,这个车上有个踏板,坐轮椅的老伙伴上下车就能方便很多。”
81路公交线由南理工科技园到福园街,全长15.4公里。线路途经四方新村、秦虹小区、南湖等大型城中老小区,沿途商超、菜场、医院、公园景区、养老院居多,60岁以上老年卡刷卡率约占该线路客流量的58.8%以上。
555路线是“南京市工人先锋号”线路,途经长江大桥,由天润城总站到南京火车站南广场西往返,单程15.2公里。这条线路沿途社区、商超、科教文卫、景区场所居多,60岁及以上老人出行占比40%,是沿线老年乘客购物、买菜、就医出行的主干线。
记者在车厢里看到,驾驶位放置了装有雨伞、风油精、人丹、口罩、消毒湿巾、创可贴、救心丸、乘车指南等应急及便民物品的“爱心箱”,供老年人按需免费取用。据悉,“敬老线”的驾驶员上岗前都进行了全面培训,确保服务中对老年人做到“四不”:上车不催促、唠叨不在意、帮助不迟疑、措施不松劲。
“敬老线”的车厢内还设置了“敬老专座”和服务提示语,张贴着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的新旧24孝宣传画、敬老标识标牌等,整个车厢里洋溢着浓浓的尊老敬老氛围。
记者了解到,关爱老年乘客,南京公交早在2018年就打造了62路和640路两条“敬老线”。从那一年起,南京公交在更新车辆的同时,开始特意选择配备了无障碍踏板的公交车,公交车到站后,把踏板从后门放下,乘坐轮椅的乘客即可“顺坡而上”。同时,车站志愿者还会针对老年人等重点群体开展搀迎帮扶行动,让老人能出行、敢出行。
在昨天的“敬老线”启动仪式现场,赵永巧老人告诉记者,她之前乘坐过62路“敬老线”,确实很贴心,“只要车还没有驶出车站,招招手,司机会停下来耐心等老年人,等我们上车了、坐稳了再开车。”赵永巧对记者说,其实我们老年人也应该体谅司机和其他乘客,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走快一点,尽量不要耽误大家时间。
和其他公交车一样,“敬老线”也执行60岁以上半价乘车、70岁以上免费乘车政策。启动仪式现场,志愿者手把手地教老年人如何下载使用“公交在线”App查找线路和换乘方式等。接下来,他们还将利用节假日为老年人提供适老化服务和帮助,同时听取老年乘客对“敬老线”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实际工作作出改进。目前,555路已经开设了“555暖夕阳”微信群,为经常乘坐这条线路的老年乘客搭建沟通桥梁。
新华社上海6月23日电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上海经过多年积累,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取、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等重要技术和生产工艺,目前已建成10座加氢站和近30公里输氢管道,为氢能的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按照规划,到2025年,上海计划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建成3到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到2035年,上海计划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引领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中心、关键核心装备与零部件制造检测中心,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形成丰富多元的应用生态,建设海外氢能进口输运码头,布局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