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都市”“绿色出行”创建工作启动三年以来,威海成果如何?7月14日,记者跟随威海市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先后前往华夏山海城站、崮山枢纽站、黄岚停保场等新增公交场站,围绕创建工作中的基础设施单元,实地探访建设情况。
半天的行程下来,记者了解和感受到威海基本形成覆盖广泛、换乘便捷、科学合理的多层次公交场站布局,公交车辆进场率达到100%。同时,通过持续优化公交线路,我市常规公交网络服务面进一步扩大,城市公交多层次、差异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运营服务供给侧质量显著提高,市民乘坐公交车出行越来越便捷。
“上新”公交场站 畅通“最后一公里”
最近一年,退休在家的市民朱军辉多了个新爱好——到海边钓鱼。说起新爱好的养成,他笑了笑:“要不是楼下新建了公交站,能直达海边,俺也挺懒得出门。”
朱军辉口中的新公交站指的是去年8月新投入使用的华夏山海城首末站。“该站投入使用后,有效提升附近5000余户居民出行便利度。”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华夏山海城首末站处于广远路与峰北路交叉口,位置较偏且路面狭窄。随着城市发展,附近住户逐渐增加,出行不便的问题日渐显露。“以前想去趟市区,出了小区大门要往南走上2公里才能坐上公交车。”朱军辉说。
为尽快打通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结合公交都市和绿色出行“双城联创”行动,威海市交通运输局反复同威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环翠区政府、嵩山街道等职能部门沟通协商,最终划定约1300平方米的公交站,设计开通华夏城首末站至威高广场直达中心区的K50大站快线,并将35路首末站调整至华夏山海城站。
经过优化调整,华夏山海城站共配车14辆,日均运行107个班次,日均客运量近1万人次,满足华夏山海城区域乘客至经开区出行以及至青岛路换乘的出行需求。
推进公交基础设施建设,除盯住乘客出行“前端”的同时,还要服务好公交车辆运营管理的“后端”。当天上午,记者在临港区黄岚停保场内看到,占地约3000平方米的空间,设置了办公调度区、充电区、维修区、停车区4个功能区。维修区内,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对车辆进行检修。
“黄岚位置较偏,之前车辆行驶中如果出现故障,只能临时从临港区管委附近调车,故障车需托运至附近的维修厂。”威海交运集团公交公司副经理解承栋说,如今,停保场的建设不仅解决了维修问题,通过增设调度区实时调度,还能确保辖区车辆运行顺畅。
优化站点设施 改善出行舒适度
不同于华夏山海城首末站的“从无到有”,在距离14公里外的崮山枢纽站,则将“双城联创”的目标聚焦到“从有到优”。
当天上午10时许,家住经开区崮山镇沙龙王村的张女士乘坐崮山辖区内循环公交线到达崮山枢纽站,“零等候”换乘K112大站快线前往威海市中医院开药。“现在不仅乘车便利,候车环境也大变样。”她说。
崮山枢纽站辐射镇域所有行政村以及泊于镇等区域,每天客运量超1万人次,以前村民乘坐公交车只能在路边等候。“站点旁虽设有公交站亭、长板凳,但设施较简陋,无法满足多人同时使用的需要。”威海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站点周边车辆往来密集,候车乘客又多,存在安全隐患。
在“双城联创”过程中,“完善公交基础设施,提升换乘舒适度”排在首位。为此,围绕崮山站设施升级工作,我市启动建设崮山枢纽站,优化调整崮山、泊于区域公交线路,设计开通K112大站快线,将112调整为由崮山枢纽站至威海站,同时开通崮山内循环线,连接各村至镇驻地,有效扩大线网覆盖面,形成“快线—普线—微线”的运营网络,有效满足居民直达中心区和镇域内的出行需求。
在班次设置上,崮山枢纽站结合居民出行的时间规律,精准排班,实现内循环线与普线、快线无缝衔接,并推出站内免费换乘措施,为镇域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出行服务。同时根据客流变化,将107路原8.4米长公交车更换为10.3米长车型,在早高峰增设1辆加班车和3班区间车。
“今年我们还将持续优化站点布局,提高群众出行舒适度。”公交集团运营中心副主任刘力铭说。
2025年,天津轨道交通迎来快速发展新阶段。作为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轨道集团”)公布了2025年的发展规划,涵盖线路建设、运营优化、技术创新及服务升级等多个方面。此次发布旨在进一步提升天津轨道交通的覆盖率、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为市民提供更高效、更舒适的出行体验,同时助力天津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2024年运营成果回顾 客运量与线路里程 2024年,天津轨道交通累计发送旅客2.38亿人次,同比增长7.8%。 运营线路总里程达317.2公里,覆盖全市主要区域。 轨道交通占全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提升至28.7%。 服务与社会效益 轨道交通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 沿线商业区经济活力显著提升,带动就业增长约3.5万岗位。 二、2025年建设与扩展计划 新增线路与站点 2025年计划新增轨道交通里程约50公里,重点推进地铁6号线二期、10号线一期等项目建设。 新增站点覆盖滨海新区、武清区等区域,进一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预计新增站点将惠及100万市民,缩短通勤时间。 技术升级与智能化改造 引入无人驾驶技术,计划在6号线试点运行无人驾驶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