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网站首页返回旧版
>公共交通>正文

国家级「智能交通运营商」的出现

分享到:

http://img.chinaiut.com/imgchinaiut/2022/11/20221109015959577.png

在大热的智能交通或智能网联汽车之政策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以及技术链逐步形成并开始试点示范的当下,行业一直在呼吁“智能交通运营商”的出现。

面向政府项目型的智能交通市场,无论是城市交通还是公路交通,市场中都缺乏智能交通运营商的角色。

“智能交通运营商”缺失的核心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交通基础设施领域长期重建轻养运,项目运作模式导致资本、资源、资金都被建设周期绑架了,没有“智能交通运营商”的发展空间。

第二,交通基础设施的经营以资产化运作代替了资源化运作,几乎所有的运营商都是资本方的附属品,“智能交通运营商”的生存利润没了。

当然,“智能交通运营商”是有分类的,不同类型下会有不同的特点。

面向C端的智能交通运营商,比如当下的滴滴、共享单车、定制公交、Robotaxi背后的互联网公司都属于这个类型。市场化程度高,盈利模式清晰、成熟,除政策影响之外,其经营几乎不受政府资源影响。

面向G端的智能交通运营商根据市场特征,还可以再细分两大类。

第一类是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基于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智能交通设施设备和服务的运营市场,这个细分市场运营商典型企业基本是空缺的。

第二类是需要通过所有权为政府的数据与信息支撑,但最终服务于C端的运营市场,比如目前导航地图中的路况信息,还在探索中的Maas、车路协同的运营等等。

1.国家级“智能交通运营商”

智能交通在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累计几千亿的投资,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之后,为工程建设的最终效果,为投资结果负责的工作目标,开始被行业高度重视。

随着5G、V2X等新技术的逐渐成熟,政府层面连续发力,鼓励并支持智慧交通新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发展,特别是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

在政策驱动下,路端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进程加快,车端网联化建设加快推进,云端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交通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也为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的发展奠定基础。

作为中国自动驾驶行业的领军人物之一,王劲认为,相对单车智能,车路协同通过路端的设备部署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性、多视角无盲区的感知能力,并且可以依托数据中心强大的处理能力和算力优势迅速帮助车辆进行智慧决策,完成车辆的安全行驶。

当王劲认识到单车智能的局限性之后,他决定从终局出发,自2018年成立中智行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智行”)开始,就坚定地选择了走基于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发展之路。

2021年9月,天翼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翼交通”)成立之初就被赋予“国家级智能交通运营商”的市场角色。

天翼交通是由央企中国电信、中智行,以及苏州市国资平台先导产投三方共同出资设立,依托中智行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积累,集成中国电信的通信能力,天翼交通从诞生之时,就注定要成为中国智慧交通领域的“国家队”,同时也承担着打造车路协同“建设+运营”一体化的重任。

天翼交通汇集了中国电信的电信云网技术、基础设施及销售服务体系,中智行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优势,以及苏州市在产业统筹积累和政府方面的资源。在王劲的带领下,天翼交通已经初步完成车路协同技术原型验证,在技术研发和应用落地上初具成果。

比如2022年8月,天翼交通联合中智行发布的“轻车·熟路”新一代基于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系统。该系统首次实现以轻量化自动驾驶车+高级别全息智能道路,依赖纯路端感知在城市级公开道路上达成长距离、长时间L4自动驾驶。

http://img.chinaiut.com/imgchinaiut/2022/11/20221109100001593.png

“轻车·熟路”是由轻量化硬件配置的智能汽车与具备全息感知能力的全息道路两个体系组成:

∎轻量化硬件配置的智能汽车:也就是“轻车”,可以使自动驾驶车辆无需安装复杂和高成本的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和大算力处理器芯片,实现从成本、数据处理能力和技术架构等多方面的“轻量化”。

∎全息感知能力的全息道路:是指“熟路”,全息道路是高等级智能道路,也是“轻车·熟路”的载体。天翼交通依托“车-路-云-网”功能一体化能力,在路端集成安装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路端通讯模及边缘计算等多种设备,打造的全路段无盲区、无死角的道路感知体系。

“轻车·熟路”系统优势主要体现在低成本、强感知、高效率和快复制等四方面。

第一,自动驾驶车辆无需安装复杂和高成本的车规级传感器和大算力芯片,从而实现硬件配置大幅降低,车辆制造、采购成本显著下降。

第二,感知全息化,路侧数据时空连续,实现无盲区、无死角的感知覆盖,从而有效扩展车辆的感知范围、能力和场景,提升自动驾驶的点到点能力及安全性。

第三,通过路端感知的“上帝视角”,可以达到道路全局通行效率最大化,大幅提升交通通行效率。

第四,系统能够有效解决单车智能的长尾问题,在经济性、安全性及效率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降低了自动驾驶的量产难度,同时适配性较广,可快速复制,加快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

2.“轻车·熟路”的应用价值

目前,“轻车·熟路”系统已经率先在苏州应用实践。

天翼交通在苏州市相城区高铁新城核心区域布设了双向道路里程约15km的“轻车·熟路”系统的全息道路,包含开放路口、路段和封闭园区等多类道路场景。为满足商务、便民的出行需求,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小巴也在这些路段开辟执行了3条公交线路的运营。

在车路协同的技术追赶与迭代方向,天翼交通实现了重大突破。

http://img.chinaiut.com/imgchinaiut/2022/11/20221109100001476.png

感知方面,“轻车·熟路”系统可获取全路段时空连续的高质量数据,其准确率/召回率≥95%,事件识别率≥95%,可实现全路段厘米级的位置精度以及毫秒级的时间精度,以三维空间+时间维度的高精度时空连续4D感知,超过现阶段单车智能感知能力的上限。

低时延方面,为了保障车端、路端和云端服务器之间的高效数据传输,“轻车·熟路”系统采用中国电信的5G高带宽、低时延通信技术,空口99分位时延<30ms,感知数据端到端99分位时延<200ms,在保证数据传输充分有效的同时又节约了带宽,从而稳定实现车端到路端数据传输的高要求。

可靠性方面,“轻车·熟路”系统具备良好的可靠性,为道路交通安全提供了稳定的保障。全息道路采用全天候、全时段双链路冗余通信和全链路监控与自恢复系统,可全天候保障车辆在完全切断车端感知数据的极端情况下,依赖纯路端感知进行L4级别自动驾驶,全系统无故障运行时间达到99.99%。

近日,王劲在苏州市智能车联网产业创新集群推进会暨第四届全球智能驾驶大会上公开表示,“单车智能目前解决不了的’认知’问题,‘轻车·熟路’系统也可以解决,这是因为‘轻车·熟路’的全息道路是7×24小时一直在观察着道路的变化,全连续的监控道路上所有的运动单元,系统可以学习人类驾驶员的驾驶行为。”

王劲强调,“轻车·熟路”的背后还配置掌握认知理解和行为学习的人工智能,不仅具有从感知到认知的升维能力,还可以对人类驾驶行为进行理解与学习,根据获取的数据和模型算法建立车路协同的标准评价体系,进一步强化系统的对象感知、事件识别,提升高价值数据生产效率。

3.车路协同落地运营的头号难题

自动驾驶技术在过去的很多年,是以单车智能的发展作为主要技术路径,现在单车智能技术发展遇到了一定的瓶颈,可以看到市场上很多做单车智能的公司,开始技术转型,更多的依托车路协同相关技术去赋能。

不过,相比单车智能,车路协同虽然有全局性的感知决策规划优势,但其现阶段的发展挑战依然很大。王劲对赛文交通网道,海量的数据和几何级数的增量将使得对数据的分析处理成为车路协同落地运营的头号难题。

http://img.chinaiut.com/imgchinaiut/2022/11/20221109100006682.jpg

“以苏州相城区高铁新城1个路口为例,每天可产生约10TB的数据。依照2021年有关道路数据统计,若实现苏州全域约20300个路口的全域覆盖,‘轻车·熟路’系统每天将产生198PB的数据量,相当于29万辆Robotaxi一天采集的数据量。”

基于此,天翼交通首次提出了“数字化运营”的理念。

在王劲看来,该理念是车路协同业务落地和持续发展的关键,不仅适合中国国情与智慧交通产业发展趋势,也契合“二十大”报告“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有关内容。

天翼交通“数字化运营”体系是为应对车路协同场景规模化及数据量急剧增加之后所需的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其核心是以数据价值为驱动力,将道路数字化建设与运营一体化作为发展思路,从前端路侧部署与感知,后端数据处理和数学模型创新应用等3个层面,有效解决车路协同规模化所带来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应用问题。

在“建设、运营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下,天翼交通可以向各类场景和客户推出定制化的自动驾驶数字化运营服务,在项目建设伊始即导入运营需求,做到建设与运营有效衔接,统筹建设,避免重复投入。

这一模式下,道路硬件完工交付仅仅只是开端,后续的持续、深度运营将为项目最大化赋能。

天翼交通还制定了“从苏州起步,单城打透,全国复制”的发展战略,未来计划以规模化的市场效应在苏州构建丰富的路网协同运营生态,通过在苏州实践探索可行的商业模式,做到单城打透,全国复制。

4.写在最后

多年以来,电信运营商作为智能交通领域不可或缺的玩家,一直活跃于交通行业与市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都采取了各自的方式,聚焦并争夺车联网以及车联网信息服务运营的相关项目和业务发展。

以车联网运营为基础,电信运营商有机会成为未来车路协同、自动驾驶信息服务的运营商。

发展自动驾驶、车路协同,要把实用和解决现实问题摆在第一位,建设“人民满意”的智能交通是行业的共识。车路协同行业整体仍处于探索的阶段,真正的需求和实际应用场景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而关于路端感知设备由谁来建设、投资和运营一直是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商业模式讨论的焦点问题,政府建设投资也许并不是唯一选项。

行业猜测,电信运营商或许是一个潜在的选项。从天翼交通成立背景、企业定位、发展战略可以验证电信运营商联合地方政府与交通科技公司进行的合作模式已经得到市场认可和关注,该模式似乎已经成为运营商在身份转变过程中的重要措施。

车路协同路侧感知设备由电信运营商投资、建设,并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再通过感知系统信息的加持,整合原有的车联网服务体系,提升车联网服务内容,最后通过C、B端客户服务购买的方式变现。

车路协同的发展,不可忽视的是在路侧前端的设备数据的打通和挖掘,后期设备系统的正常运养、C端商业运营等多个方面,还存在众多的屏障有待打破。

天翼交通能否迎难而上,打造新的商业模式,令行业高度关注。

编辑:同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