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网站首页返回旧版
>公共交通>正文

时评 | 从停运风波看公交发展路在何方?

分享到:

从停运风波看公交发展路在何方?

根据交通运输部统计公报显示,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城市公交亏损日益加剧,企业经营难以为继。相继有河南商丘等地城市公交因经营困难出现停运的情况。后经政府部门协调,避免了停运发生。

实际上,近年来因经营亏损导致公交无法运营的情况在一些地方陆续上演。从目前来看,很多地方虽然没有出现停运情况的发生,但背后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随时有停运的风险,并非危言耸听。

城市公交作为公益性民生行业,直接关系到市民的出行。公交停运不只是居民出行之痛,还关乎城市服务能力、政府公信力乃至城市形象、营商环境等多方面问题。确保公交正常运行,毫无疑问是“保民生”的题中应有之义,这是一道必答题,而不是选择题。在当前的现实情况下,如何保证城市公交运行的稳定,越来越成为一些地方和公交企业必须直面的考验。

造成城市公交经营困难的原因大家都很清楚,业内专家学者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我想主要还是疫情影响、多元化的交通出行和生活方式造成的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造成财政补贴不到位、公交服务缺乏创新意识、公交运营企业内生动力普遍不足等多方面原因。

确保公交正常运营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政府投入,二是企业经营收入。从目前来看,两方面都亮起红灯。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国有公交行业如何实现经营破局、走出发展困境,化危机为转机、变被动为主动、于变局开新局,这是摆在各地政府和公交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首先,由于公共交通是公益性企业,所以运营亏损是普遍现象,因此它必须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投入。分析当前一些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行压力,同样不能忽视地方财政投入的欠账。由于一些地方财政压力较大,如何保障好对包括公共交通在内的社会民生服务的支持力度,已成为越来越多地方的现实问题。财政补贴不到位,也是一些城市公交运行走到停运边缘的直接原因之一。不过,要有效防止这类现象进一步蔓延,地方政府必须把公交发展放在优先的位置,想方设法加大对公交的支持力度。虽然一些地方财政压力增大是客观现实,但对公交等民生服务的投入必须切实保障好,这是现实所需、发展之要。

同时,除了把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置于更优先地位外,公交企业必须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在调整经营思路、加强企业改革、努力增收节支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已是当务之急。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好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转变思想观念。

公交行业是传统的国有公益性企业,一直以来处在政府的支持和保护之中,很大一部分企业存在着过度的依赖性,工作中表现为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等,从而造成创新动力不足和危机意识不强。因此,作为公交行业必须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这是我们必须思考和着手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创新发展思路。

目前公交企业都普遍存在着规模越大、亏损越严重的情况。运营体制、监管评估体制等缺乏系统性、战略性规划考量,导致公交资源难以高效利用等等。必须打破传统机械的运营方式,调整经营思路,改变经营策略,做到灵活而又精准,方便而又快捷、优质而又安全。要从“粗放式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要立足“公益性定位+市场化运作”。要坚持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轮子一起转的原则,在确保市民便捷出行的同时,要把经济效益作为重要考量,建立完善科学的运营体系,努力在节能降耗、增收节支方面动脑筋、出实招。

三、盘活国有资产。

公交企业要充分利用公交车身、停靠站点受众面广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广告业务。公交场站要利用占地面积大、分布范围广的优势,开展物流、充电、便利店等多种经营;要利用公共交通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汽车租赁业务等等。总之,公交企业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在盘活国有资产这盘棋上动脑筋、想办法,转变经营发展观念和模式,

用“输血+造血+活血”的经营模式

努力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闯出公交发展新路子,为主营业务的正常开展提高经济支持。

四、推进机构改革。

公交是传统的服务行业,存在着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情况。为了企业发展,必须加大国有企业机构改革步伐,要敢于碰硬,按照职责需求和德才兼备的标准,对管理机构和人员进行改革、调整和分流。从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强化机能的角度出发,努力打造一支节约型、高效率的管理队伍。

五、提高管理能力。

公交企业还存在着领导水平、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参差不齐以及发展思路不清、思维眼界不宽等方面问题,找不准企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缺乏整体布局的能力,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树立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激发工作动能和工作效率,明确目标任务,推动工作落实,努力为企业快速健康发展提高坚强的组织保障。

……

面对踟蹰彷徨,我该如何存在?

更进一步来看,部分地方的公交停运风波,也提醒我们要高度警惕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一些地方财政压力上升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这更加考验各地政府和公交企业在“保民生”“保运营”上的智慧。唯有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才能临危不乱、化危为机,才能实现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作者:卫功强 图片来源:郑州公交)

编辑: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