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自动驾驶卫星导航增强与惯导组合定位技术规程》行业标准(以下简称“自动驾驶组合定位技术规程”),这是千寻位置参与编写的又一个行业标准。
在从0到1的技术研发过程中,千寻位置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将自身积累的经验“输出”给行业,为时空智能领域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助力填补自动驾驶高精定位技术标准的空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报告强调,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自动驾驶就是一个典型的“人工智能+”落地应用场景。
自动驾驶“大脑”越来越聪明,离不开新兴技术的支撑。其中一个必要的基础设施,就是高精度定位系统。由卫星导航增强与惯导组合定位技术支撑的高精度定位系统,让自动驾驶的车辆获得绝对位置、精准时间信息,辅助自动驾驶“大脑”决策。
此前,国内外在智能网联汽车方向尚未从服务、车端、路端等制定系统化高精度定位相关标准,也未形成统一的测试标准。
《自动驾驶组合定位技术规程》设计了一套卫星导航增强与惯导组合定位流程,实现了高可用、高性能、高并发、高安全的卫星导航增强与惯导组合定位服务。千寻位置作为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建设与运营方,基于在自动驾驶领域量产实践7年的经验,深度参与这一行业标准制定,输出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系统监测站、数据中心、数据传输链路、数据安全、运维安全、车端信息安全等多方面实践经验,为标准编撰工作贡献力量。
行业标准对卫星导航增强系统服务流程所作要求目前,该标准从服务、软件、硬件、接入方式等多个方面对高精度卫惯定位服务进行规范,制定卫惯组合定位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的技术标准。汽车主机厂等用户在选择与应用高精度定位系统时,也有了参考标准可依。自然资源部网站指出,该标准将广泛应用于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领域,为各类自动驾驶应用提供标准化支撑,自2024年6月1日起实施。
积极推进时空智能技术与应用标准化建设
当前,数字基础设施以关键底座之力不断支撑引领着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千寻位置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技术与卫星导航、定位、授时技术融合,催生出时空智能新赛道。在从0到1的技术研发过程中,千寻位置不仅率先定义时空智能服务标准,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更是从一开始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将自身积累的经验“输出”给行业。自2015年成立以来,千寻位置积极参与近10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作为主要起草单位曾参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准站入网技术要求》《北斗地基增强系统通信网络系统技术规范》等编写工作。千寻位置还深度参与多项行业标准制定,涉及通信、测绘、公路工程等行业。例如,2023年,交通运输部发布《公路工程设施支持自动驾驶技术指南》,千寻位置与华为、百度、高德等企业共同参与编制,是北斗产业唯一参编企业。未来,千寻位置还将继续在时空智能服务及产业化应用相关政策法规、标准研制与示范验证方面,积极参与或牵头行业标准建设与讨论,为时空智能领域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自动驾驶
特别推荐:2024上海国际客车展参观报名 2024上海国际客车展展位预定
轨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3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26条,运营里程10975.8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64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8.8亿人次,进站量17.2亿人次。3月份,客运量环比增加4.8亿人次,增加20.0%,同比增加0.8亿人次,增加2.9%。2月份全国总运营里程的平均客运强度为0.847万人次每公里日,环比增加8.3%,同比减少4.3%。本月无新开通线路。 其中,43个城市开通运营地铁、轻轨线路268条,运营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运量27.8亿人次,进站量16.5亿人次;16个城市开通运营单轨、磁浮、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25条,运营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运量8803万人次,进站量5888万人次;18个城市开通运营有轨电车、自动导向轨道线路33条,运营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运量1071万人次,进站量1015万人次。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