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广东氢能产业重镇之一,广州提出,到2025年,力争全市燃料电池汽车(即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规模超百亿元。
广州市发改委官网显示,12月6日,广州市新能源汽车发展工作小组办公室对外公布的《广州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方案(2022-2025年)》(简称《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广州燃料电池汽车达到规模化推广应用,全产业链实现补链强链,初步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枢纽。
根据《工作方案》,到2025年,广州力争全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规模超过100亿元,培育不少于5家在产业链核心零部件领域排名全国前五的头部企业,打造覆盖全产业链、技术先进的燃料电池汽车核心零部件和整车研发制造基地。
在基础设施方面,《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形成市内年产约3万吨、市外年供应1万吨车用氢气的稳定保障体系,完善加氢站建设审批、运营管理,力争建成加氢站50座以上,形成与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相匹配的车用供氢网络。
这也是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的一个案例。11月22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北京市燃料电池汽车车用加氢站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北京市发展1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建74座加氢站的目标。上海也于近期公布计划称,到2025年实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
记者根据已经公布的官方资料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全国至少已有22个省市区出台了省级氢能政策。此外,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京津冀、上海、广东、河北、河南等五大燃料电池汽车政策支持示范城市群。
在汽车产业中,氢燃料电池汽车仍是小众产品,但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随着2021年氢能被正式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这种号称“零排放”的汽车在政策扶持下实现了快速增长。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10月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7辆和301辆,同比分别增长3.7倍和5.4倍。1月至10月,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为2700辆和2400辆,同比分别增长1.8倍和1.5倍。
当前,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还处在商业化初期,市场保有量刚刚破万辆。但国泰君安等机构此前分析称,随着技术进步和销量上升带来的规模效应,氢燃料电池汽车成本有望持续下降,刺激产品需求;预计2030年国内保有量将突破百万辆。
2024年厦门完成公路、铁路、公交场站等交通建设项目投资95亿元,厦金大桥、厦门新机场综合交通中心、新324国道提升改造稳步推进,8.13亿人次畅享厦门公共交通智慧出行、绿色出行。 15天上午,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周丹蓉做客厦门市政府网,介绍2024年厦门市交通运输发展情况。 交通码用户数已超470万 据统计,2024年,全市对外交通客运总量为11309.3万人次,同比增长7.97%;其中,铁路5639.6万人次、民航2790.7万人次、公路2435.3万人次、水运443.7万人次。全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8.13亿人次,同比增长2.3%;其中,地铁2.67亿人次,快速公交(BRT)0.82亿人次,常规公交4.64亿人次。 2024年,厦门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一码五场景通乘的城市,并实现了支付宝App上线、全国老年人刷码免费乘车和外籍人士境外手机刷码乘车等功能应用。目前,厦门交通码用户数超过470万,累计使用量近1亿人次。 厦金大桥建设取得突破 厦金大桥(厦门段)项目动工建设至今,已取得多个突破进展。项目主体土建部分五个标段已于2024年1月全线开工建设,岛内观音山通往刘五店航道桥西主塔2497米栈桥顺利合龙,刘五店航道桥东锚碇钢沉井成功着位,东主塔桩基浇筑完成,正式进入水上施工阶段;项目上部钢箱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