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河南新乡氢能产业园的全自动数智化氢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电堆生产基地,技术人员正在对电堆装配产线进行生产前的运行调试,产线同时装配双极板和膜电极,组合成单池,多片堆叠后形成电堆。装配过程中,机械臂抓取物料后,通过自动纠偏和真空吸附功能,将物料精准放置在指定位置,实现高精密定位。
电堆装配产线
“由这一装配产线所生产的电堆,偏差在0.2毫米以内,在当前国内同行业中属于领先水平。”产线设计负责人、骥翀氢能董事兼副总经理王力介绍:“除了电堆装配产线之外,金属双极板焊接产线、涂层产线也都已到位,密封胶线粘接设备和冲压产线也在规划中,全部组装完毕后,将成为全自动数智化氢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电堆装配产线,每条产线能够节省人力近百人,效率提升数倍,将推动行业由半自动化生产进入‘无人化’生产时代,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大规模量产做好准备。”
据了解,新乡全自动数智化氢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电堆产线由上海骥翀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骥翀氢能”)自主设计开发,占地面积5200平方米,产能500MW,项目一期具备双极板冲压、焊接、电堆组装能力,二期将进行涂层、电堆产品下线测试,预计2023年底到2024年上半年完成。另外,骥翀氢能位于洛阳的生产基地也在同步落地中,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产能500MW,将于今年内实现电堆产品下线测试。
全自动数智化电堆装配产线
据了解,这两条电堆产线在行业内率先实现了自动化与数智化,并且是国内首创的金属双极板+电堆装配全流程产线,冲压、焊接、涂层、电堆装配、密封胶线粘接等各个工序之间通过机械手抓取和AGV智能小车传送实现自动连接,整个过程“无人化”;同时工序上下料、工艺处理、在线检测等环节之间的传动也全部实现了自动化。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工位间的传动采用的是高速磁悬浮技术,定位精度达到微米级。
除了全自动之外,数智化也是骥翀氢能电堆产线的另一大领先之处。不同于传统的离线检测,需要将生产好的产品统一运送到检测处进行质量鉴定,骥翀氢能电堆产线借助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技术,配合视觉系统,能够实现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缺陷进行在线检测和辨别,从而在生产完成的同时,进行良品分类,高效便捷,并且规避人为操作的主观因素,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
全自动数智化金属双极板焊接产线
“全自动数智化氢燃料金属双极板电堆产线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王力表示,“以涂层工序为例,全自动数智化产线能够将涂层过程从现在的15分钟缩短至5分钟,生产成本降低50%以上;再比如密封胶线粘接,目前行业中,这一工序的人员需求比较大,平均一条产线需要数十位工人,但我们开发的密封胶线粘接设备能够实现无人化操作,节省的人力成本非常可观。”
总体来看,位于新乡的全自动数智化氢燃料金属双极板电堆产线年产能500MW,实现了全产业链、全流程的高效无缝运行,节省了各个工序之间的物流运输费用,并且与单一产线相比,生产效率提升1倍以上,而仅需1~2人进行日常看护,整个生产制造成本大幅下降。
实现氢燃料电池产业全国产化
全自动数智化氢燃料金属双极板电堆产线由骥翀氢能全自主设计开发,综合运用了视觉技术、高速磁悬浮技术、高精度传感器等多项先进技术,实现了氢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电堆生产的全国产化。
据了解,骥翀氢能是当前国内为数不多打通金属双极板电堆产业链的企业,电堆产品在性能、寿命与可靠性、成本三大市场化关键方面,稳居行业第一梯队。如今,全自动数智化氢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电堆产线的落地,标志着骥翀氢能掌握了金属双极板从研发、生产到装备的全自主产业链,产线将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制造等优势结合在一起,推动产品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在市场应用中得到释放。
同时,对于氢燃料电池这一新型产业来说,传统工艺和设备难以满足高精尖的制造需求,大量刚刚入局的企业又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自主工艺和设备,骥翀氢能率先实现全自动智能化生产,将进一步提振行业信心。尤其是当前氢燃料汽车进入乘用车市场后,将迎来规模化生产,对先进产线的需求更加强烈,全自动数智化电堆产线将在整个行业中起到示范作用,打破产品不断成熟、生产制造能力成为瓶颈的行业桎梏,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进入量产阶段,让氢能源乘用车走进千家万户。
近日,国家铁路局发布《2022年铁道统计公报》(简称《统计公报》)。 2022年,铁路行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新贡献。《统计公报》显示: 一是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有力有效。2022年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49.84亿吨,比上年增长4.4%。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6.73亿人。 二是铁路运输安全保持稳定。2022年全国铁路未发生铁路交通特别重大、重大事故。 三是铁路路网规模进一步扩大。2022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09亿元,投产新线41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082公里。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达到4.2万公里。 四是铁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2022年发布铁路国家标准6项、铁路行业标准31项、铁路行业计量规程规范2项。发布由我国主持制定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铁路联盟(UIC)、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国际标准6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