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衢州高速交警首台“护栏巡逻机”在G6021杭长高速衢州段芹源岭特长隧道口完成了设备安装、部署并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自投入运行以来已成功处置了多起高速公路异常事件。
该巡逻机使用了现有5G传输技术,同时配备了自主轨道移动系统、AI智能分析摄像机、声光报警系统。具有远程无线操控、实时视频图像回传、全自动移动巡逻、实时语音对话、远距离声光预警,自动充电等功能,能全天候实时在线。
当隧道现有智能检测系统发现隧道内、隧道口出现堵车、交通事故等异常事件时,民警可以直接在手机APP发出操作指令,远程控制巡逻机通过高速公路护栏轨道快速移动到异常事件现场完成先期预警处置,有效提升了各类异常事件的处置效能,在二次事故预防、事故快速处置方面效果显著。
G6021杭长高速衢州段全长105公里,全路段双向四车道,设计双向日饱和流量3万辆,是中西部地区连接长三角地区的主通道之一,是典型的山区高速,桥隧弯坡特别多,全路段桥隧比例高达56.2%。其中有1公里以上长隧道10对,3公里以上的特长隧道(群)3对6座,最长的西岙岭隧道达5961米,道路条件特别复杂。平时双向日均流量约1.5万辆,但在十一、春运等节假日免通期间,流量将达到6万辆,加上桥隧弯坡等因素叠加影响,极易引发交通拥堵和事故,给交通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高速交警支队四大队大队长郑奇:“隧道管理一直是辖区安全管理的重点、难点,也是最大风险点,近年来,大队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一路多方‘融警务’协作机制,以交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需求为导向,联合高速业主单位,对接科技公司研发,并相续投入了‘隧道异常事件检测系统’、‘隧道口智能管控系统’、‘隧道声光屏防疲劳系统’等一批智慧高速科技系统,此次护栏巡逻机的上线应用,进一步提升了高速公路隧道交通管理水平。”随着一大批新科技交管设备的投入使用,以及通过推进高地融合应急联处工作,联合交通、业主等单位共同探索隧道安全管理,形成了“以防为上,以快为要,以治为本”的工作模式。紧盯隧道管理难点这个“牛鼻子”,截止6月14日,G6021杭长高速衢州段连续三年实现交通亡人事故“零发生”。
新华社上海6月23日电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上海经过多年积累,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取、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等重要技术和生产工艺,目前已建成10座加氢站和近30公里输氢管道,为氢能的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按照规划,到2025年,上海计划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建成3到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到2035年,上海计划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引领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中心、关键核心装备与零部件制造检测中心,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形成丰富多元的应用生态,建设海外氢能进口输运码头,布局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