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铁十四局大盾构公司获悉,由该公司施工的芜湖城南过江隧道左线盾构机“皖江复兴号”7月20日21点30分许推进到第500环,历时3个月掘进1000米,已安全实现盾构机始发、穿越无为大堤等两项一级风险源。同时,右线“皖江奋斗号”盾构机已掘进超过850环,计1700米,即将进入水下穿越。
芜湖城南过江隧道是皖江首条超大直径盾构隧道,也是安徽首条过江隧道,芜湖市境内第4条过江通道,位于芜湖长江大拐弯处。
隧道连接江北大龙湾新城核心和江南主城的城南片区,北连大龙湾新区规划纬一路,南接弋江区大工山路,全长约5.96千米,双向6车道城市快速路,设计时速80公里每小时。
隧道有约3.96公里盾构结构穿越长江,设计为双洞双向6车道,采用两台开挖直径15.07米的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同时自江北向江南同向掘进。盾构机总长均约140米,总重量均约4200吨。
左线盾构机“皖江复兴号”于2022年4月26日顺利始发,和率先始发的右线“皖江奋斗号”盾构机一起进入“双线齐发”全面建设阶段。两台超大直径盾构机共同在长江江底掘进,这在安徽省工程建设史上为首次。
据了解,芜湖城南过江隧道被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评价为“目前长江上地质条件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盾构隧道”,盾构穿越地层中有1800米岩石层强度极高,地质分布不均匀,长江南岸江滩存在可燃气体,给施工带来诸多挑战。
为应对芜湖城南过江隧道的复杂地层特点,两台盾构机配备了可实现滚齿互换的复合式常压换刀刀盘、DCRM滚刀旋转监测系统、伸缩式主驱动、固定式和伸缩式视频监测系统、有害气体监测系统等,是目前最先进的超大直径盾构掘进设备。
据中铁十四局大盾构项目负责人徐恒吉介绍,盾构段主要地质特点是长距离穿越粉细砂、软硬不均、岩土互层、全断面硬岩和粉质粘土等地层。“皖江奋斗号”盾构机自掘进始发以来,一直在粉砂和粉细砂地层中穿越。盾构机上的精密设备全天候进行数据监测,施工人员科学计算地层土体压力和容重,设定合理盾构机掘进参数,保证盾构机刀盘掌子面压力与地层压力保持平衡,配置高承压管片,并及时进行管片二次注浆,把隧道上部地层沉降控制在1毫米安全范围以内,确保了隧道上方地面构筑物的安全。
芜湖城南过江隧道建成通车后,将成为芜湖加快形成“两江三城”城市发展格局的有力保证,显著提升主城区的过江能力,促进江北大龙湾新城的发展,推动芜湖全面跨江发展。
2024年厦门完成公路、铁路、公交场站等交通建设项目投资95亿元,厦金大桥、厦门新机场综合交通中心、新324国道提升改造稳步推进,8.13亿人次畅享厦门公共交通智慧出行、绿色出行。 15天上午,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周丹蓉做客厦门市政府网,介绍2024年厦门市交通运输发展情况。 交通码用户数已超470万 据统计,2024年,全市对外交通客运总量为11309.3万人次,同比增长7.97%;其中,铁路5639.6万人次、民航2790.7万人次、公路2435.3万人次、水运443.7万人次。全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8.13亿人次,同比增长2.3%;其中,地铁2.67亿人次,快速公交(BRT)0.82亿人次,常规公交4.64亿人次。 2024年,厦门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一码五场景通乘的城市,并实现了支付宝App上线、全国老年人刷码免费乘车和外籍人士境外手机刷码乘车等功能应用。目前,厦门交通码用户数超过470万,累计使用量近1亿人次。 厦金大桥建设取得突破 厦金大桥(厦门段)项目动工建设至今,已取得多个突破进展。项目主体土建部分五个标段已于2024年1月全线开工建设,岛内观音山通往刘五店航道桥西主塔2497米栈桥顺利合龙,刘五店航道桥东锚碇钢沉井成功着位,东主塔桩基浇筑完成,正式进入水上施工阶段;项目上部钢箱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