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的通知》。
其中提出,要鼓励大功率充电、智能有序充电、“光储充放”一体站等新技术推广应用,提升充电服务保障能力;鼓励地方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远途、中重型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应用。
“当下不投氢能,就像5年前不投锂电。”这是网红经济学家任泽平2022年被广泛传播的金句。“双碳”目标背景下,绿氢的发展前景愈发清晰。国际能源署预估2050年全球氢能需求将达到5.28亿吨,市场需求巨大。
氢能为何受到青睐?第一氢能与燃料电池了解到,氢兼具工业属性与能源属性的多面手角色,尤其是作为二次能源,拥有高能量密度、清洁低碳、灵活高效的特点。
2022年3月,作为氢能产业顶层设计的《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出台,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政策导向下,尚处于爆发前夜的氢能,普遍被认为有望在2025年左右迎来规模化发展拐点:
一、到2025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约5万辆,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氢能实现减碳100—200万吨;
二、到2030年,计划我国形成完整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形成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实现可再生能源制氢广泛应用;
三、到2035年,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实现可再生能源制氢终端消费占比显著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36个省级市级地方出台政策发展氢能,年经济产值规划超过10万亿。2022年,广东氢能相关存续企业达到397家,领跑全国。江苏、山东、北京、上海、河北、浙江企业数量超百家,湖北、河南各有98家、92家,四川89家,与广东一同构成前十阵营。
特别推荐: 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展现场参观报名
2024年厦门完成公路、铁路、公交场站等交通建设项目投资95亿元,厦金大桥、厦门新机场综合交通中心、新324国道提升改造稳步推进,8.13亿人次畅享厦门公共交通智慧出行、绿色出行。 15天上午,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周丹蓉做客厦门市政府网,介绍2024年厦门市交通运输发展情况。 交通码用户数已超470万 据统计,2024年,全市对外交通客运总量为11309.3万人次,同比增长7.97%;其中,铁路5639.6万人次、民航2790.7万人次、公路2435.3万人次、水运443.7万人次。全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8.13亿人次,同比增长2.3%;其中,地铁2.67亿人次,快速公交(BRT)0.82亿人次,常规公交4.64亿人次。 2024年,厦门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一码五场景通乘的城市,并实现了支付宝App上线、全国老年人刷码免费乘车和外籍人士境外手机刷码乘车等功能应用。目前,厦门交通码用户数超过470万,累计使用量近1亿人次。 厦金大桥建设取得突破 厦金大桥(厦门段)项目动工建设至今,已取得多个突破进展。项目主体土建部分五个标段已于2024年1月全线开工建设,岛内观音山通往刘五店航道桥西主塔2497米栈桥顺利合龙,刘五店航道桥东锚碇钢沉井成功着位,东主塔桩基浇筑完成,正式进入水上施工阶段;项目上部钢箱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