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铁路端午假期运输从6月2日至6月5日,为期4天,哈尔滨铁路统筹做好疫情防控、旅客运输、保通保畅等工作,累计发送旅客42.7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0.7万人次,客流量逐步恢复,环比增幅超过4倍。节中3天,货物发运增势明显,货物发送量完成180万吨,同比增长10.4%,日均装车完成10018车,同比增长7.1%。有力有效服务人民群众节日出行和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今年端午假期,铁路出行客流以旅游流、探亲流、短途流为主,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密切追踪客流变化,运用大数据精准实施“一日一图”,安排加开北京、沈阳、天津、漠河、伊春等方向旅客列车15.5对,采取动车组列车重联、普速列车加挂车厢、列车满编组运行等方式增加客运能力。端午假期后计划陆续增开漠河、西藏等方向旅游列车,努力满足游客出行需求。
铁路运输(央广网发 原勇 摄)
同时,加大货物运输组织力度,用好滨州、图佳、嫩林等主要煤运通道,提升电煤运输能力,为“迎峰度夏”提供充足运力支撑。全力保障防疫、涉农、生产生活、工程建设物资运输需求,加强途中运输组织,确保安全高效送达,为复工复产、经济平稳运行提供运输服务保障。
在充分挖潜运力、满足旅客出行需求的同时,铁路部门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放松,统筹做好站车疫情防控和铁路运输服务工作,严格落实站车测温、通风消毒、设置应急隔离席位等各项防疫措施。加强重点旅客服务,增加人工服务力量,为老年旅客及脱网人群出行提供便利,努力为旅客提供高品质的出行体验和健康安全的出行环境。
新华社上海6月23日电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上海经过多年积累,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取、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等重要技术和生产工艺,目前已建成10座加氢站和近30公里输氢管道,为氢能的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按照规划,到2025年,上海计划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建成3到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到2035年,上海计划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引领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中心、关键核心装备与零部件制造检测中心,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形成丰富多元的应用生态,建设海外氢能进口输运码头,布局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