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东六环入地改造工程西线隧道盾构施工取得重大进展:“京华号”盾构机掘进突破3800米,连续成功下穿京哈铁路、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这两个特级风险源。
6月8日下午,记者来到东六环入地改造项目施工现场。从地面乘坐直梯,顺着盾构机始发井,来到位于地下26米的隧道内。以往,记者步行十来分钟即可抵达盾构机驾驶舱位置;这次采访,施工方特意安排了1辆纯电动代步车。“现在盾构机离始发井已经超过3800米了,步行实在是费时费力,为了方便,工作人员上下班都得坐车。”驾驶员说,这辆车是用吊车吊到隧道内的,还特意在隧道里安了充电桩呢,“这车再回到地面,就得是隧道贯通时候啦!”
记者乘车发现,这条隧道并非完全笔直平坦,而是带有一些大角度的弯道、小角度的上下坡。由于路面上还未摊铺沥青,而且安装有减速装置,所以会让乘客感觉稍有颠簸。隧道上方以及两侧黄色、白色的粗壮管子,是施工方的专业设备,在正式通车前会统一拆掉。
为什么要把东六环改造到地下?
首发建设公司东六环项目管理处专业工程师郭琪说,南北向穿通州城区而过的东六环,宛如一把尺子,将城市分割成了两片,城市副中心规划上的各组团之间,东西向主要道路大多成了“断头路”,很容易形成堵点。“东六环入地后,除了缓解拥堵,还能带动周边商业、运输业、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组团之间的连接处,将发展成为工商业和服务业的集中地带。”郭琪说,从经济效益上看,项目建成后将改善由于堵车造成的油耗、汽车尾气排放、货物资源的损失等现状,远景预计,20年后可节约燃油总量7千万升以上。
隧道贯通后,现有的东六环路会拆除吗?
在六环路副中心段部分改造为下穿隧道后,城市副中心将依托入地段现状路基及六环路两侧绿地,建设贯穿副中心南北的六环高线公园。
城市副中心组织编制了六环高线公园及周边用地总体规划方案,建成后,六环高线公园将成为东西缝合、南北贯通、上下一体的世界级城市公共活力空间。同时,作为创新发展轴的核心地带,六环高线公园将引导两侧城市功能联动发展、向心聚焦和创新汇集。今年4月29日,城市副中心面向全球发布六环高线公园征集公告,已收到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90家设计单位的报名申请文件,业内响应热烈。近期将组织专家进行资格评审,确定应征团队,计划9月份完成方案征集工作。
记者从成都市交通运输局获悉,据近日正式印发的《成都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和物流业发展规划》,2025年年底成都市公交车、巡游出租车将全面实现新能源化(纯电动或氢能源)。 在成都道路上行驶的新能源公交车。(成都市交通运输局提供) 规划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成都市要建设低碳环保的交通运输体系。具体来说,到2025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担率达65%,绿色出行比例达70%以上,推动实现中心城区建成区平均通勤时间下降到35分钟左右。 在公共交通出行方面,规划提出,依托轨道交通站点持续优化快速公交、高峰快线、主干公交、社区公交等公交体系,新增及调整公交接驳地铁线路100条。此外,还将推动提升常规公交准点率,通勤时段常规公交平均车速提高至18公里/小时,平均候车时间降低至5分钟。 据悉,目前成都公交共建成充电点位80余个,充电设备370余套,总充电量超4亿度,满足4800余辆新能源公交车充电需求,减少碳排放43万余吨。今年上半年,成都公交投用了800辆新能源公交车,下半年还将陆续上线2000余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