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五期获批
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信公众号“成都发布”的消息显示,2024年12月31日,成都召开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成都市住建局副局长黄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2024年,成都“获批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目前,成都正在实施的是《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2024年已经开通8号线二期和27号线一期项目,以及轨道交通资阳线。2025年,成都预计将开通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30号线一期、17号线二期、10号线三期。该期规划即将收官。
事实上,早在2022年11月,成都就发布了《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2024-2029年)》首次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2024年6月,官方回应称,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已于2023年10月正式获国家部委受理。
最近,成都正在推进一些新的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工作。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于2024年12月25日和12月30日,分别发布了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四期、12号线一期和18号线四期、27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勘察设计总承包项目的招标公告。
不仅如此,2024年12月26日,吉林省长春市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上回复网民称,“《长春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4版)》报告已经得到行管部门正式批复,线网附图正在最后微调中,近期会在轨道集团官网公布。”
长春目前正在实施的是《长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规划里面涉及的多条线路预计将在2025年底之前建成,因此,在本期结束时,需要编制报批新一期的轨道交通规划。
对于长春四期规划,官方去年2月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回复称,“长春轨道交通2024版线网规划已上报尚未得到批复,暂无法开展长春轨道交通四期规划编制工作”;去年7月又回复称,“长春正按照国家对于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相关程序进行第四期建设规划申报的筹备工作。”
从这些回复可以看出,长春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获批后将推进长春四期的申报。实际上,在成都和长春之外,还有多个城市进行新一轮轨道交通规划报批。形成多个城市密集申报轨道交通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还在于2018-2020年的密集批复。
在包头地铁事件之后,国家发改委暂停了审批。2018年11月以后,国家发改委密集批复了重庆、长春、上海、武汉、郑州、西安、成都、徐州、合肥、济南、宁波、佛山、青岛和无锡等城市的轨道交通规划,以及北京、济南、杭州等城市的规划调整方案也先后获批。
这些规划期限一般为5—6年,因此大多将在2024年前后结束。其中,2024年结束的有长春三期、武汉四期、西安三期、郑州三期、成都四期和徐州二期等。
多个城市正在排队
2024年12月25日,西安市政府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上回复网民时称,西安市第四期建设规划正在全力申报中,批复时间尚未确定。目前,西安市轨道集团正在积极对接发展改革部门,力争四期建设规划早日获批。四期建设规划包含的具体项目,需要在选线研究的基础上,经过相关程序审定,并报请国家发改委批复后确定。
2024年12月24日,郑州市轨道交通发展中心回复称,郑州市资源规划局正在编制《郑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近期已经对外公示《郑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1-2035年)》。该中心正在组织郑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的相关研究工作,方案尚未稳定。
郑州市轨道交通发展中心还称,待新编《郑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得到正式批复后,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该中心将结合财政状况、客流预测结果、项目沿线人口岗位密度和政府负债等相关要素,会同相关单位研究该轮建设规划包含的具体线路。待方案稳定后,经市政府批准同意,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公示,并在开展相关专题研究时征求公众意见,之后按照报批程序上报省发展改革委初审,最终以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批复为准。
正在排队的不只西安等城市,根据进度还有多个城市正在争取。比如,南京轨道交通第二期规划到2020年止,但是现在三期仍在审批中。成都五期获批的消息将推动其他城市加快报批。因为这意味着2023年下半年以来的一年多时间里终于有中心城市获批。
梳理各地公开消息,2023年上半年,长沙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调整、深圳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北京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绍兴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常州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先后获批。
但是,在这几个城市之后,没有国家发改委批复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消息,各大城市也未曾发布相关消息,直至目前成都和长春相关轨道交通规划的获批。实际上,2024年年初,还爆出过哈尔滨市地铁第二期建设规划未获批复被退回的消息。
2024年1月31日,哈尔滨信访局回复称,哈尔滨市地铁第二期建设规划于2017年上报至国家发改委待批,但2018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8〕52号,下称“52号文”),按该文件规定,哈尔滨市债务率指标不符合审批要求,导致二期建设规划被退回。近些年,由于该指标一直不符合审批要求,国家发改委仍不重新受理哈尔滨市地铁第二期建设规划。
包头地铁事件之后,2018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52号文”,对申报建设轨道交通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财政、市区常住人口、客运线路运输强度等作了硬性规定。文件还规定,原则上本轮建设规划实施最后一年或规划项目总投资完成70%以上的,方可开展新一轮建设规划报批工作。
不只哈尔滨,从2017年开始编制轨道交通三期规划的昆明还没有获得批复。2024年2月19日,昆明市交通运输局回复称,昆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方案已于2023年4月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至今尚未获得批复。针对第三期建设规划2024年能否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问题,目前无法确定。
2024年8月,财政部、住建部、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水利部联合发布了《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规定,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在内的政府投资建设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应当依法严格履行基本建设审批程序,落实资金来源。
2025年,天津轨道交通迎来快速发展新阶段。作为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轨道集团”)公布了2025年的发展规划,涵盖线路建设、运营优化、技术创新及服务升级等多个方面。此次发布旨在进一步提升天津轨道交通的覆盖率、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为市民提供更高效、更舒适的出行体验,同时助力天津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2024年运营成果回顾 客运量与线路里程 2024年,天津轨道交通累计发送旅客2.38亿人次,同比增长7.8%。 运营线路总里程达317.2公里,覆盖全市主要区域。 轨道交通占全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提升至28.7%。 服务与社会效益 轨道交通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 沿线商业区经济活力显著提升,带动就业增长约3.5万岗位。 二、2025年建设与扩展计划 新增线路与站点 2025年计划新增轨道交通里程约50公里,重点推进地铁6号线二期、10号线一期等项目建设。 新增站点覆盖滨海新区、武清区等区域,进一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预计新增站点将惠及100万市民,缩短通勤时间。 技术升级与智能化改造 引入无人驾驶技术,计划在6号线试点运行无人驾驶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