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展消息,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于1月5日为多个发展项目进行启动和奠基仪式,总投资额超过1220亿卢比。
德里-加济阿巴德-米鲁特“纳莫巴拉特”高铁走廊开通
德里地铁四期工程首段通车
莫迪总理还为德里地铁四期工程中全长2.8公里的贾纳克普里(Janakpuri)至克里希纳公园(Krishna Park)段举行通车仪式。该段工程总投资约120亿卢比,是地铁四期工程中首个完工的部分。通车后,西德里的多个区域,包括克里希纳公园、维卡斯普里(Vikaspuri)和贾纳克普里等地的居民将显著受益。
德里地铁四期工程延长段奠基
同时,总理将为德里地铁四期工程中的里塔拉(Rithala)至昆德里(Kundli)段奠基。该段全长26.5公里,总投资约623亿卢比,建成后将连接德里的里塔拉和哈里亚纳邦的纳图普尔(Nathupur),极大提升德里和哈里亚纳西北部区域的交通连接。
新线路建成后,将惠及罗希尼(Rohini)、鲍瓦纳(Bawana)、纳雷拉(Narela)和昆德里(Kundli)等重点区域,改善这些住宅、商业及工业区的交通出行条件。红线地铁的延伸还将实现德里、哈里亚纳邦及北方邦的无缝交通连接。
中央阿育吠陀研究所新大楼奠基
除交通基础设施外,莫迪总理还将为位于德里罗希尼的中央阿育吠陀研究所(CARI)新大楼奠基。该项目投资约18.5亿卢比,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集现代化医疗和科研于一体的先进设施。
根据新闻稿,新大楼将包括行政楼、门诊楼(OPD Block)、住院楼(IPD Block)及专门的治疗中心。该设施将为患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一体化、无缝的医疗服务和科研体验。
此次启动和奠基的一系列项目,展示了印度政府在交通基础设施和医疗领域的持续投入,将显著提升区域互联互通与公共医疗服务水平。
2025年,天津轨道交通迎来快速发展新阶段。作为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轨道集团”)公布了2025年的发展规划,涵盖线路建设、运营优化、技术创新及服务升级等多个方面。此次发布旨在进一步提升天津轨道交通的覆盖率、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为市民提供更高效、更舒适的出行体验,同时助力天津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2024年运营成果回顾 客运量与线路里程 2024年,天津轨道交通累计发送旅客2.38亿人次,同比增长7.8%。 运营线路总里程达317.2公里,覆盖全市主要区域。 轨道交通占全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提升至28.7%。 服务与社会效益 轨道交通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 沿线商业区经济活力显著提升,带动就业增长约3.5万岗位。 二、2025年建设与扩展计划 新增线路与站点 2025年计划新增轨道交通里程约50公里,重点推进地铁6号线二期、10号线一期等项目建设。 新增站点覆盖滨海新区、武清区等区域,进一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预计新增站点将惠及100万市民,缩短通勤时间。 技术升级与智能化改造 引入无人驾驶技术,计划在6号线试点运行无人驾驶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