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展消息 瑞士轨道交通制造商Stadler在哈萨克斯坦本土生产的首辆铁路客车下线,哈萨克斯坦总统6月19日视察Stadler阿斯塔纳工厂,出席了新型客运列车交付仪式,并听取哈国铁路现代化汇报。
哈总统参观了工厂生产的首款铁路客运车厢,新车厢采用现代化理念设计,注重提升乘客舒适度和安全性,适配严苛气候条件,使用寿命长达40年。
该项目基于2023年初与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KTZ)签订的合同实施。根据协议,将在2030年前该工厂要交付557辆各型铁路客运车辆,涵盖生产卧铺、软座车、硬座车及餐车等多种铁路客车。
生产任务在升级改造后的Stadler哈萨克斯坦工厂(原Tulpar工厂)进行,目前已有超过400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生产,未来员工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车辆制造流程涵盖车体焊接、涂装、转向架安装、电气布线、内饰装配以及静态与型式试验等环节。按计划,2025年将交付51辆客运车辆,目前产能可确保按期履约,同时提升KTZ的客运运力。
哈总统听取了铁路部门工作人员汇报铁路现代化进展,目前哈萨克斯坦全国范围内正实施125个铁路基础设施改造项目。通过国际合作提升客运服务质量,并优化沿线车站设施。特别指出,哈国IT企业开发的智能售票平台已集成车票购买、旅游服务等多元功能,列车还接入高速卫星互联网。
根据规划,Stadler本地化率首年将达到9.4%,至2029年提升至35.2%。此举将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并提升哈萨克斯坦工业实力。
更高的本地化率有助于降低进口依赖并带动关联产业发展。斯塔德勒同步开展员工技术培训,并推动生产工艺适应当地标准。
Stadler将该项目视为开拓欧亚市场的战略支点,所产铁路车辆未来可向周边国家输出。
项目实施既强化了企业在全球轨道交通领域的布局,也推动哈萨克斯坦成为区域轨道制造中心。现代技术的应用将显著提升列车运行可靠性与乘坐舒适度。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
2025年1-6月,中国新能源客车出口市场表现亮眼。据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数据显示,比亚迪新能源客车上半年出口2082辆,同比增长45%,以市场份额27.29%的亮眼成绩继续稳居行业第一,充分彰显其在全球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领先地位与强劲增长动能。 图片来源:比亚迪汽车 技术创新是比亚迪持续领跑的核心引擎。其纯电动客车搭载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高效电驱系统及智能化技术,在核心的安全性能、续航里程、能源效率等关键指标上均树立了行业标杆,赢得海外客户高度认可,成为其开拓全球市场的坚实后盾。 作为比亚迪电动大巴最早深耕的海外市场,欧洲区域在今年上半年表现亮眼,已在德国、英国、意大利、瑞典等多国成功交付共超千台。目前,欧洲市场获电动大巴订单累计超6700台,足迹遍布26国160余城,累计里程5.9亿公里,相当于减少碳排放63万吨。今年6月,比亚迪在2025德国 UITP全球公交峰会上,全新电动大巴B13.b完成在国际舞台的首次亮相,以应对欧洲长途城际线路需求。比亚迪客车陆续交付至亚太、拉美等多个地区,覆盖公交、通勤、机场接驳等多场景需求,以卓越的产品性能与零排放解决方案为全球绿色交通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截至2025年6月底,比亚迪商用车在全球累计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