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中铁十二局承建的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一期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猫儿沱江底隧洞贯通,开创了四川水利建设史上首次使用盾构技术穿越大江大河的先河,同时也是目前全国水利行业采用的最大直径盾构机。
隧道贯通
猫儿沱江底隧洞全长1352米,其中有400米下穿岷江江底,于去年9月始发掘进。由于隧洞下穿岷江段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要水域,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
为保障施工平稳有序推进,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建设者多次与中科院专家商讨后,决定采用更先进、更环保的盾构技术施工,采用的盾构机整机重1300余吨、长135米、开挖直径9.2米,是目前全国水利行业中采用的最大直径盾构机。
下穿400米岷江江底是猫儿沱江底隧洞施工的最大风险点,隧洞洞顶在岷江江底覆土埋深最浅仅11米,盾构机下穿过程中承受的水头压力高达120兆帕,面临旋流和透水裂隙层等风险,施工难度极大。
建设者邀请各方专家共同论证施工方案,制定专项措施,并对盾构机进行优化升级,采用泥水加土压的双模平衡式盾构技术进行掘进,可在不同地层之间根据实时地质情况选择最优掘进模式无缝切换,确保掘进效率的同时兼顾安全,也是全国水利项目首次使用这种先进盾构施工技术。
向家坝灌区工程是向家坝水电站综合开发利用任务确定的配套工程,是四川省“五横六纵”引水补水生态水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覆盖两省5市22个区县,工程多年平均取水量17.82亿立方米,规划灌面530万亩。猫儿沱江底隧洞顺利贯通对国内大洞径穿江底隧洞修建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也为2024年8月正式通水,实现“再造一个都江堰”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记者从成都市交通运输局获悉,据近日正式印发的《成都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和物流业发展规划》,2025年年底成都市公交车、巡游出租车将全面实现新能源化(纯电动或氢能源)。 在成都道路上行驶的新能源公交车。(成都市交通运输局提供) 规划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成都市要建设低碳环保的交通运输体系。具体来说,到2025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担率达65%,绿色出行比例达70%以上,推动实现中心城区建成区平均通勤时间下降到35分钟左右。 在公共交通出行方面,规划提出,依托轨道交通站点持续优化快速公交、高峰快线、主干公交、社区公交等公交体系,新增及调整公交接驳地铁线路100条。此外,还将推动提升常规公交准点率,通勤时段常规公交平均车速提高至18公里/小时,平均候车时间降低至5分钟。 据悉,目前成都公交共建成充电点位80余个,充电设备370余套,总充电量超4亿度,满足4800余辆新能源公交车充电需求,减少碳排放43万余吨。今年上半年,成都公交投用了800辆新能源公交车,下半年还将陆续上线2000余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