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伴随着“龙祥号”盾构机刀盘的破土而出,由中国中铁五局承建的国家重点水利工程滇中引水工程龙泉倒虹吸顺利贯通,标志着滇中引水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龙泉倒虹吸是滇中引水工程全线唯一在城区使用盾构法施工的项目,这在云南省水利工程建设中尚属首次,独头掘进5071米,沿盘龙区沣源路下方穿过昆明主城区,地表管线密布,周边建筑物多,尤其是下穿昆明地铁2号线和盘龙江,施工沉降控制要求高,盾构穿越施工风险大,特别考验盾构关键部件的承压能力。始发洞段为分体始发方式,且为全断面灰岩和上软下硬地层,后中段为砂卵砾石、粘土、泥炭质土等地层,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增加了长距离掘进难度;隧洞最深埋深达83米,水土压力高,对防水密封系统是重大考验。
自2020年8月1日,“龙祥号”盾构机始发以来,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滇中引水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开投、中国中铁滇中引水总指挥部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亲临现场调研,指导施工解决难题。中铁五局项目管理团队超前策划、科学组织、精心施工,抗疫、生产两手抓,历经690天,先后克服长距离掘进施工效率低、全断面灰岩和上软下硬地层对沉降控制难、长距离复合地层盾构刀盘刀具磨大、大埋深高水压地段盾构施工风险大等技术难题,实现了“零污染”“零沉降”下穿盘龙江、盘龙江桥以及昆明地铁2号线等重大风险源,在连续通过3个300米小半径曲线转弯掘进中精准控制盾构机掘进姿态,确保管片成型质量和施工轴线无偏差,创下了国内软土地层83米的超深埋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纪录。
据了解,滇中引水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标志性工程,也是中国西南地区投资规模最大、建设难度最高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工程建成后可从水量相对充沛的金沙江干流引水至滇中地区,有效缓解滇中地区城镇生产、生活用水矛盾,改善区内河道、高原湖泊的生态及水环境状况,惠及人口1112万,将有力地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记者从成都市交通运输局获悉,据近日正式印发的《成都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和物流业发展规划》,2025年年底成都市公交车、巡游出租车将全面实现新能源化(纯电动或氢能源)。 在成都道路上行驶的新能源公交车。(成都市交通运输局提供) 规划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成都市要建设低碳环保的交通运输体系。具体来说,到2025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担率达65%,绿色出行比例达70%以上,推动实现中心城区建成区平均通勤时间下降到35分钟左右。 在公共交通出行方面,规划提出,依托轨道交通站点持续优化快速公交、高峰快线、主干公交、社区公交等公交体系,新增及调整公交接驳地铁线路100条。此外,还将推动提升常规公交准点率,通勤时段常规公交平均车速提高至18公里/小时,平均候车时间降低至5分钟。 据悉,目前成都公交共建成充电点位80余个,充电设备370余套,总充电量超4亿度,满足4800余辆新能源公交车充电需求,减少碳排放43万余吨。今年上半年,成都公交投用了800辆新能源公交车,下半年还将陆续上线2000余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