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8日网站首页返回旧版
>轨道交通>正文

济南齐河拟建跨市域有轨电车

分享到:

轨道上的都市圈双向奔赴:济南齐河拟建跨市域有轨电车

在升级省会经济圈交通之时,济南都市圈已然走来,目标是以济南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构建便捷高效的通勤圈、梯次配套的产业圈、便利共享的生活圈。

一座城市的崛起,需要硬核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撑。多维立体的交通体系带来的不仅是城市生活的便捷从容,更诠释一个城市的发展能级。

轨道上的都市圈双向奔赴:济南齐河拟建跨市域有轨电车

济南的大城、强城目标跃然而出。《济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和《济南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近日印发。前者勾勒了济南城镇化空间新格局,培育打造济南都市圈;后者“铁陆空地水”全面发力,以2035年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目标支撑强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从两个“规划”看,城市空间的再塑和发展能级的跃升,皆因交通强筋壮骨起到“加速器”的作用,深刻影响着未来济南的发展格局。

铁路兴突破城墙变身枢纽城市

2022年8月12日,胶济铁路至济青高铁联络线开启联调联试,济南东站、济南站通车进入倒计时,百余年历史的胶济铁路开启飞驰新时代。

时光回溯,记忆舒卷。近代济南的腾飞,始于城市空间首次突破了“城墙”这一有形的束缚,自此城市不断向西拓展。彼时,1904年济南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主动开埠的内陆城市,开启了古老济南的现代化进程。

从济南市城乡建设发展服务中心城建档案馆收藏的一份英文版《济南商埠地图》看,在胶济铁路济南站建成后,商埠区城市建设已有城市规划的概念,形成东西为经、南北为纬的街巷肌理,具备了现代城市的雏形。到了1912年津浦铁路通车,胶济线和津浦线在济南交会,则奠定了济南铁路枢纽最初的“十”字形结构。来自南方沪宁、北方京津的货物随铁路北上南下,在济南中转可东达青烟,进而乘船出海,首次构建了济南作为区域性运输枢纽的地位。这一背景下,国内外资本涌入济南,进一步带动了民族工商业的崛起,高峰时期曾有6个国家在商埠区设立领事馆,一跃成为对外开放门户之一。

随着铁路运输的兴盛,促成济南城市重心的西移,极大地改变了这座古老城市的面貌和格局,奠定了古城区和商埠区“一城双核”的格局。鲁丰纱厂、成丰面粉厂、济南振业火柴公司……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老牌民族企业,让济南变身为“创富型”城市,成为当时北方仅次于京津的工商业大城,成为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商贸中心。1929年济南设市后,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枢纽城市的能量逐渐在国内和世界舞台上得到展现。

拓空间“城长”引领交通巨变

新中国成立后,济南的城市发展变迁日新月异。

1980版城市总体规划是济南首个经国务院正式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布局上,规划提出创造条件发展章丘县明水镇、长清县城关镇作为远郊小城镇,这可以说是此后几十年间济南城市沿经十路不断向东西延伸的开始。到1996版总规,将济南定位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开放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在空间格局上,中心城区沿东西向带状发展、“先东后西”建设时序进一步被明确,还引入“有机疏解”的概念,在城市外围构筑发展组团,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进入新世纪,从城市空间发展“十字”方针战略到2016年总规获批,进一步拉开了大济南的发展框架,市区突破二环路并延伸到绕城高速,这座城市不断“长大”。

与此前数十年相比,最近5年济南城市建设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二环高架路“闭环”成网,高铁“朋友圈”扩大,多条跨黄桥隧相继开工、通车,起步区建设成形起势,济南的发展也一举由“大明湖时代”迈进“黄河时代”。

城在拓展,路在延伸。在济南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中,对健全完善现代城镇体系有了进一步的交通布局,即立足城市发展新格局,构建主城区与外围区县直通的“人”字形走廊、外围区县间直连的“三角形”通道。如构建市域铁路通勤网,谋划推进主城区至周边区县的轨道交通通道以及外围区县之间的铁路联通;打造全域高快一体通道,强化城区与市域外围组团之间的联系;续建完成7处跨黄通道,新建航天大道隧道、黄岗路隧道、齐州大桥等7处跨黄通道。

可以说,中心城区与主城片区、省会城市副中心和远郊县城之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拓展发展空间,将带动重点片区和产业发展。

出海梦小清河复航加速通江达海

打造济南国际陆港,“铁陆空地水”多式联运全向发力,小清河不能缺席。作为一个内陆城市,济南还有一个“通江达海梦”,这就是小清河复航和京杭大运河—小清河连通工程。

今天,公水联运、铁水联运、海河联运已成为“刚需”。小清河航道建成投用后,船运向东沿济南港、章丘港、滨州港、潍坊港出海,经烟台港联通日韩。数据显示,通过海河联运每年可以分流超过4000万吨大宗货物运量,可以通行2000吨级的船舶,相当于再造一条胶济铁路,能大大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有效拉动沿线城市经济。

至于京杭大运河—小清河连通工程已列入山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行动计划中长项目清单,计划建设185公里,预计总投资超过720亿元。综合多方规划看,济南与聊城均研究充分利用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实施京杭运河与小清河连通工程,其中在西段连通工程起点,聊城市规划建设48公里,为Ⅱ级航道;济南研究结合南水北调二期位德线和胶东输水干线黄河北新辟明渠,自牧马河向东新辟航道接入济南港。

可以想见,小清河这条“黄金水道”重新扬帆,将开启内陆城市“面朝大海”的新征程。

“圈时代”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

速度经济时代,高铁不仅是生产和商业活动的重要交通工具,更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由此,城市间的竞争与发展步入都市圈阶段。

在新型城镇化规划和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中,在升级省会经济圈交通之时,济南都市圈已然走来,目标是以济南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构建便捷高效的通勤圈、梯次配套的产业圈、便利共享的生活圈,到2035年全面建成现代化济南都市圈。

在周边的一众小伙伴中,搭济南都市圈班车已是共识,一大明显表现就是谋划与济南轨道交通的跨市域互联互通、直联直通。

泰安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提出,“积极争取与济南轨道交通网联通,探讨共建省会轨道交通圈”;淄博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提出,“谋划建设淄博至济南市域铁路,研究推进与济南城市轨道交通衔接,促进济淄同城一体化发展”,该市储备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项目,西起周村区,毗邻济南市章丘区;德州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提出,进一步打造市域轨道和城市轨道网络,构建“多网融合、快网服务”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支撑德济一体化、济齐一体化;在滨州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定位中,滨州位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及省会经济圈的双重辐射圈层中,按照“东融青烟威、西进省会圈”的发展方向,打造济滨+德滨、济青高铁网。

轨道上的济南都市圈还有着更大的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在济南都市圈中,德州与济南之间轨道交通跨市域对接已先行一步。德州将自身定位为山东省、济南都市圈对接京津冀城市群的桥头堡,“十四五”期间,加快建设济齐轨道交通工程,加快齐河融入济南发展。具体而言,采用有轨电车制式连接济齐,分济南段和齐河段两部分,是全国范围内首次跨行政区域、跨越黄河应用有轨电车项目,沿途行经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黄河生态城、城南新区、中心城区等,全线长约22.7公里,设站14座。齐河段全长16.2公里,设站10座。建成后,平均旅速40公里,自齐河城区中心至济南地铁1号线方特站乘车时间可缩短至30分钟。此外,《德州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中还提出,积极参与济南地铁7号线规划设计建设,协同推进济德绿色低碳交通一体化进程。

风正扬帆正当时。在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3次提及“国家中心城市”,近期目标是5年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新型城镇化规划中,则制定了2035年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基本确立的目标,“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全面塑成,现代化济南都市圈全面建成,城市跃升与交通互相成就,济南“大城梦”正一步步照进现实。

编辑:卓卓

行业数据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