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范围和年限
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市辖区和中心城区三个空间层次,与正在编制的淮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一致,重点研究范围为中心城区1066.9平方公里。
远期规划年度为2035年,与正在编制的淮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一致,并远景展望到2050年。
二、规划调整内容
本次规划调整增加了城市有轨电车层次的规划方案内容,市域轨道S2号线过里运河通道经过专题研究调整为止于厦门路站,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市域轨道交通线路方案不做调整。
有轨电车作为低运量轨道交通,起到对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补充和加密的作用,辅助城市轨道形成内部骨架线路。本次规划新增有轨电车1号线支线,起点为古末口站,沿翔宇大道、铁云路、下穿新长铁路、西十路、城东路、淮启路,终点为淮安东站,全长约7.4公里,设站10个,均为地面车站,平均站间距0.82公里。
有轨电车1号线支线建成后,将与现状1号线构成“Y型”有轨电车线网,进行网络化运营,增加主城区-高铁站,淮安区-高铁站两个交路,实现高铁东站与行政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商业中心、商务中心等组团间的联系。
三、调整后线网总体方案
调整后规划形成城市轨道、市域轨道和有轨电车三个层次“5+2+2”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方案,线网总规模约280公里。
城市轨道由5条线路组成,线路总长度约135公里;市域轨道由2条线路组成,线路总长度约117公里;有轨电车由2条线路组成,线路总长度约28公里。
轨道交通线网布局规划图如下
来源:淮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据交通运输部微信公众号2日消息,来自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数据显示,2月1日(春运第26天,农历正月十一)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4348.6万人次,环比下降5.7%,比2019年同期下降49.3%,比2022年同期增长56.6%。 其中,全国铁路铁路发送旅客1024.5万人次,环比下降6.2%,比2019年同期下降9.5%,比2022年同期增长45.8%。 公路发送旅客3092万人次,环比下降5.9%,比2019年同期下降56.8%,比2022年同期增长61.8%。 水路发送旅客73.1万人次,环比增长1.1%,比2019年同期下降32.6%,比2022年同期增长52.4%。 民航发送旅客159万人次,环比增长0.6%,比2019年同期下降17.0%,比2022年同期增长38.9%。 全国高速公路总流量3250.3万辆次。其中小客车流量2704万辆次,环比下降8.2%,比2019年同期增长24.9%,比2022年同期增长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