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上午,成都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市长王凤朝代表成都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成都将聚焦双核引领双圈互动,加快推动重大战略成势见效,主动在融入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找定位、作贡献,不断提升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成渝极核城市带动作用。
四化同步建好“示范区”,今年成都将坚持新型工业化主导,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坚持信息化引领,加强工业互联网、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建5G基站1.5万个,强化超大城市海量数据要素集成应用,打造网络强市、数字成都、智慧社会。坚持城镇化带动,提升城市新区承载能力,支持郊区新城有序承接中心城区产业、人口、功能转移,新培育1-2个全国百强县。
引领带动建强“都市圈”,成都将全面落实成长期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推动都市圈发展动能更加充沛。在此过程中,成都将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加快建设成资S3线和成眉S5线,开工建设成德S11线,加速推进宝成铁路公交化改造,加快建设天眉乐等6条高速公路,共建以轨道交通为主体、高快速路为支撑的“1小时通勤圈”。同时,将打造高能级产业生态圈,加快建设成都天府临空经济区,做强成德高端能源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公共服务均衡共享优质生活圈,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向都市圈全域延伸覆盖,持续推出成德眉资政务服务“同城化无差别”受理事项清单。打造成德眉资创新共同体,加快建设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完善科技平台、资源服务共享机制,推动科创券互认互通、统一兑付,提升3个协同创新中心运营质效。
联动联建打造“经济圈”,成都将深入推进“1+5”合作协议,强化与重庆主城区、成都都市圈与重庆都市圈的规划对接、政策衔接和功能链接。
具体来看,成都将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成渝两地枢纽机场互动、航线资源共享,深化中欧班列合作机制建设等工作;推进现代产业体系互联互通,完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协作体系;推进科技创新资源互联互通,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推进城市服务功能互联互通,深化外债便利化试点,协同建设金融基础设施,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推进社会公共政策互联互通,强化教育、医疗、应急等民生事业领域合作,加快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共建现代化国际都市。(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宋嘉问)
每天清晨,一列列紫色“长龙”迎着朝霞,穿梭在城市之间,伴着运河涛声,驰骋于江淮大地,演绎着淮安城市交通发展的“速度与激情”。近8年来,淮安有轨电车引领着绿色出行新风尚,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有轨电车沿线不少乘客均对有轨电车运营表示十分满意,目前淮安有轨电车又快又准,乘车体验也很舒适。 淮安有轨电车行驶速度从35km/h逐步提升至70km/h,全程运行时间从66分钟缩短至48分钟,电车运行速度的逐步提升,市民出行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小火车”每天开行280列次左右,运营近18小时,无论风雪交加的冰雪严冬,还是炎热难耐的酷暑盛夏,它总能如期而至。 有轨电车从主城区出发,穿越繁华街道,畅行在生态宜居新城,奔跑于文脉悠长的古城,它宛如一条紫色的丝带,连接城市商业中心、商务中心、行政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有轨电车速度的提升,缩短了城区间的时空距离,让“三淮一体”联系更加紧密,市民乘坐快捷的有轨电车出行,无论是休闲购物,或旅游探亲,还是品鉴美食,都是一段轻松愉快的旅程。 截至目前,淮安有轨电车1号线累计安全运行超1200万公里,服务乘客近5400万人次,日最高客流超5.5万人次,单线客流量全国领先。无论是速度、安全,还是服务,淮安有轨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