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上午,成都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市长王凤朝代表成都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成都将聚焦“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开通试运营地铁19号线二期,新建充电桩6万个、充(换)电站500座,新建、提升改造各类公园108个。
在加快生产生活方式转型方面,成都将全面落实“三区三线”,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推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新增绿色工厂25家,绿色低碳产业规模达到2600亿元,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加快报批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推动第四期项目投资进度达到80%以上,开通试运营地铁19号线二期,新建充电桩6万个、充(换)电站500座,推广新能源汽车10万辆以上。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推进近零碳社区试点建设,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
在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方面,成都将深化林长制,加快推进退化林修复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实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增绿增景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0.7%。开工建设天府蓝网300公里,加快实施龙泉山天府动植物园、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等项目,修复大熊猫栖息地6万亩,推动成都国家植物园落地。启动“百个公园”示范工程2.0版,新建、提升改造各类公园108个,新建天府绿道800公里,打造“金角银边”200个、“口袋公园”20个。启动第二批未来公园社区建设,新打造幸福美好公园社区184个。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接续打造美丽宜居乡村、美丽示范庭院,建美乡村振兴示范走廊,创建水美乡村20个,不断丰富公园城市乡村表达。
在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方面,成都将加强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坚决遏制出现重污染天。建成凤凰河二沟等11个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均达80%以上,塑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在创新推动生态价值转化方面,成都将挖掘两山两水、绿道蓝网、公园林盘等生态资源,植入文旅、消费、健身等场景,争取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高质量筹备202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展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开发龙泉山林草碳汇项目,扩大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试点范围。深化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等市场化交易,推动设立西部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坚持“稻田是湿地、菜地也是风景”,全面完成环城生态区10万亩耕地建设,让田园之风吹入城市生活。(红星新闻记者 彭惊)
3月22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轨道交通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据成都轨道集团总调度长徐安雄介绍,目前,成都地铁累计发送乘客超95亿人次,工作日单日客流量常态化保持在600万人次以上,线网运营水平与各项关键运营指标持续位居国内第一方阵。 如何继续提升市民乘客通勤体验感受、打造文明出行场景,徐安雄表示,成都将采取运力错峰配置、精准投放大站空车、快慢车差异化开行等措施,划梯度、分层次精细化配置线网运力,推进重点车站的扩能改造,满足乘客多元化快速出行需求,确保运营线网高效运行。 成都在国内行业首创的“文明365”服务长效机制运行情况如何? 徐安雄说,成都以提供全龄友好出行服务为目标,开展“轨道文化进校园”,打造“儿童乘车体验馆”互动平台、母婴候车室、高低位爱心窗口等全龄友好设施,设置无障碍的渡板、电梯、卫生间、盲文盲道等服务设施。 为了向乘客提供一体化便捷服务,只需下载一个APP,即可实现跨城乘坐轨道交通,徐安雄介绍,“成都先后与重庆、西安、南昌、郑州、广州等5座城市实现轨道交通出行二维码关联互通,市民乘客一码在手畅游无阻。” 在乘客体验方面,15座车站上线“同站过街”服务,所有地铁线路实现“列车分区控温”,6座车站投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