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记者走进贵阳市轨道交通3号线路六标段的东风镇站点项目施工现场,线路、吊顶安装工作正有序进行,站厅层和站台层公共区域铺贴完成80%。
据了解,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贵阳市轨道交通3号线起安装装修六标(四站四区间,东风镇站、师范学院站、高新路站、温泉路站,相应的四个区间),其中,东风镇站与师范学院站均为单柱双跨两层矩形框架结构(端头处局部为双柱三跨矩形框架结构)的岛式标准车站。
“两个站安装装饰工程分项工程项目多、工序衔接多,施工作业地点分散在各个车站内、出入口、隧道区间等部位。”该项目常务副经理何坤伟表示,这给施工增加了难度,在进场施工前根据站前单位移交场地的时间顺序,合理安排施工部署,提前做好工序转换交接的策划,才能做到高效率的流水施工作业。
在综合管线的BIM建模阶段,东风镇站合模后通过碰撞检测、发现碰撞点多达700多个,经过多次深化、优化与设计院交流对接,完善施工图纸、完善模型,经多次修改模型查看,减少图纸的错、漏、碰、缺。提高了项目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提高施工质量,达到管理升级、降本增效、节约时间的目的。
“经过BIM建模技术,采用在此区域整体提高风管安装高度,风管安装利用有效空间合理穿插,给桥架安装提供足够的安装空间,再结合桥架布置原则,缩小桥架安装间距,解决存在设计问题,满足安装规范要求。”何坤伟说。
同时,为了整体装修品质提升,项目部成立了深化小组,对现场进行实测实量优化BIM排版,做到了墙地顶对缝对中,并对各专业系统设备末端整合优化,做到了装饰排版整体美观。
作为一家深深扎根在贵州大地的本土央企,近年来中铁五局积极投身贵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大业,下一步,该集团将坚持实施创新驱动、科技强企战略,为加速地方城市化进程以及加快地方经济腾飞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每天清晨,一列列紫色“长龙”迎着朝霞,穿梭在城市之间,伴着运河涛声,驰骋于江淮大地,演绎着淮安城市交通发展的“速度与激情”。近8年来,淮安有轨电车引领着绿色出行新风尚,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有轨电车沿线不少乘客均对有轨电车运营表示十分满意,目前淮安有轨电车又快又准,乘车体验也很舒适。 淮安有轨电车行驶速度从35km/h逐步提升至70km/h,全程运行时间从66分钟缩短至48分钟,电车运行速度的逐步提升,市民出行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小火车”每天开行280列次左右,运营近18小时,无论风雪交加的冰雪严冬,还是炎热难耐的酷暑盛夏,它总能如期而至。 有轨电车从主城区出发,穿越繁华街道,畅行在生态宜居新城,奔跑于文脉悠长的古城,它宛如一条紫色的丝带,连接城市商业中心、商务中心、行政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有轨电车速度的提升,缩短了城区间的时空距离,让“三淮一体”联系更加紧密,市民乘坐快捷的有轨电车出行,无论是休闲购物,或旅游探亲,还是品鉴美食,都是一段轻松愉快的旅程。 截至目前,淮安有轨电车1号线累计安全运行超1200万公里,服务乘客近5400万人次,日最高客流超5.5万人次,单线客流量全国领先。无论是速度、安全,还是服务,淮安有轨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