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单位: | 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项目名称: | 合肥市低运量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
建设地点: | 合肥市 |
环评联系人: | 李工 |
联系方式: | 027-51184442 |
公示时间: | 自信息发布之日起十个工作日(上午9:30-12:00,下午14:30-17:30) |
一、本次建设规划概况
合肥市低运量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共规划低运量轨道交通1条线路:L1线,起自地铁1号线天水路站,沿天水路—九顶山路—淮海大道—铜陵北路—东方大道—大众路—通济路走行,止于少荃湖北部高车路站。线路全长约17.8km,设站17座,串联了淮合社区、168中学、安医大四附院、京东方医院、少荃湖等客流集散点。与在建地铁1号线天水路站、现状地铁4号线安医大四附院站和综保区站换乘。全线以高架敷设为主,采用导轨式胶轮系统车辆,列车最高设计运行速度为80km/h。全线设车辆段一座,规划选址位于九顶山路与淮海大道交叉口东北角地块。
合肥市低运量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示意图(最终以批复为准)
二、环境影响说明
低运量轨道交通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城市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二是对沿线区域声、生态、水等环境要素的影响。
(1)对城市生态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城市生态系统是由某一特定区域内的人口、资源、环境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集地,由其构成的这一系统中,可分为生物系统、非生物系统、社会系统。
低运量轨道交通建设对该系统的影响,在生物系统方面主要是对植被、城市绿化系统等的影响;在非生物系统方面主要是对人工创造的物质系统中道路交通设施的影响、对环境资源系统中土地资源的影响、对能源系统中自然能源(水电)和化石燃料(煤电、燃油)的影响;在社会系统方面主要是对居民、企业的拆迁造成的社会影响、对各类文化、自然保护设施的影响等。
(2)对沿线区域声、生态、水等环境要素的影响
根据现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经验和实际运营结果,其对各环境要素的影响是以能量损耗型为主,即噪声,以物质损耗型为辅,即污水、废气、固体废物。
三、公众参与说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的规定,为了合肥市低运量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能更好地服务公众,尽量减缓城市低运量轨道交通可能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我们真诚地希望您提出与本次合肥市低运量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相关的环境保护方面意见,我们将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真实记录您的意见和建议,将您的宝贵意见、建议向有关部门反映。
您可以通过信件、邮件或电话的形式将以下公众意见征询表反馈给我们,也可以直接提供宝贵意见建议,我们的联系方式是:
建设单位: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合肥市阜阳路17号
联系人:张工
电话:0551-62665253
环评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和平大道745号
邮编:430063
联系人:李工
电话:027-51184442
Email:1340614489@qq.com
注:
1、目前项目处于规划阶段,后期存在变化的可能性,最终方案以批复为准。
2、本次意见征询及公示针对合肥市低运量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环境保护方面相关问题。
3.公众意见表见下方链接:https://pan.baidu.com/s/1kVs9_RU6hJ3vcUpzMTHE3Q?pwd=pasn
每天清晨,一列列紫色“长龙”迎着朝霞,穿梭在城市之间,伴着运河涛声,驰骋于江淮大地,演绎着淮安城市交通发展的“速度与激情”。近8年来,淮安有轨电车引领着绿色出行新风尚,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有轨电车沿线不少乘客均对有轨电车运营表示十分满意,目前淮安有轨电车又快又准,乘车体验也很舒适。 淮安有轨电车行驶速度从35km/h逐步提升至70km/h,全程运行时间从66分钟缩短至48分钟,电车运行速度的逐步提升,市民出行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小火车”每天开行280列次左右,运营近18小时,无论风雪交加的冰雪严冬,还是炎热难耐的酷暑盛夏,它总能如期而至。 有轨电车从主城区出发,穿越繁华街道,畅行在生态宜居新城,奔跑于文脉悠长的古城,它宛如一条紫色的丝带,连接城市商业中心、商务中心、行政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有轨电车速度的提升,缩短了城区间的时空距离,让“三淮一体”联系更加紧密,市民乘坐快捷的有轨电车出行,无论是休闲购物,或旅游探亲,还是品鉴美食,都是一段轻松愉快的旅程。 截至目前,淮安有轨电车1号线累计安全运行超1200万公里,服务乘客近5400万人次,日最高客流超5.5万人次,单线客流量全国领先。无论是速度、安全,还是服务,淮安有轨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