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西延伸工程现场按下“启动键”,正式开始复工复产了。目前,复工后主要进行折返段下部结构施工、河道涵管和围堰施工等项目建设。17号线西延伸(东方绿舟站-西岑站)工程全长6.6公里,共有一站一区间,建设西岑站一座。
申通地铁介绍,这项工程有益于服务虹桥国际枢纽建设,支撑新城发展和城市内部交通系统,有效地带动社会投资,促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在施工现场,建设者实施严格的集中管理,非必要人员不进不出,建立健全门卫管理、测温登记、日常消杀、一人一档等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制度。工地全员严格执行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抗原检测,两天一次核酸检测,保证项目全体人员无异常,确保复工复产推进。
为一步加强疫情预警和监测,施工现场门卫24小时值守,门口张贴“场所码”,利用工地现场远程视频监控、实名制闸机通道、数字哨兵等智能终端设备,切实提高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性。
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我们对外来车辆和外来人员进行提前专人对接,进场前核验48小时内核酸报告、健康码、行程码,现场再进行抗原检测,无异常后方可进场;车门、车窗张贴临时封条;过渡区完成全车消杀后,进行相关作业,全过程点对点、闭环管理。”
17号线西延伸(东方绿舟站-西岑站)工程走向图另外,施工现场临时隔离区设有专用的卫生设施。采用无接触配餐制度,返工人员静默期间入住静默隔离区批次管理,无异常后进入工地工作。为确保顺利复工复产,建设单位还组织了复工安全专项检查,重点对防疫物资,防疫措施,施工临时用电、施工机械设备、消防设备等进行了全面检查,确保疫情防控与安全生产同部署、同落实。
记者从成都市交通运输局获悉,据近日正式印发的《成都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和物流业发展规划》,2025年年底成都市公交车、巡游出租车将全面实现新能源化(纯电动或氢能源)。 在成都道路上行驶的新能源公交车。(成都市交通运输局提供) 规划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成都市要建设低碳环保的交通运输体系。具体来说,到2025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担率达65%,绿色出行比例达70%以上,推动实现中心城区建成区平均通勤时间下降到35分钟左右。 在公共交通出行方面,规划提出,依托轨道交通站点持续优化快速公交、高峰快线、主干公交、社区公交等公交体系,新增及调整公交接驳地铁线路100条。此外,还将推动提升常规公交准点率,通勤时段常规公交平均车速提高至18公里/小时,平均候车时间降低至5分钟。 据悉,目前成都公交共建成充电点位80余个,充电设备370余套,总充电量超4亿度,满足4800余辆新能源公交车充电需求,减少碳排放43万余吨。今年上半年,成都公交投用了800辆新能源公交车,下半年还将陆续上线2000余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