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凭路建设现场传来捷报:经过四百多个夜以继日的努力,大凭6标控制性工程——板角隧道左洞顺利贯通。至此,该标段全线6座隧道全部实现双洞贯通,为项目按时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板角隧道贯通合影
板角隧道为大凭路第二长隧道,也是项目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该隧道左洞全长1291m、右洞全长1295m。施工地点为构造溶蚀峰丛低山地貌区,隧道进出口均为斜坡地形,山体陡峭且存在岩溶、危岩等不良地质现象,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为解决隧道施工难题,稳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以党建为引领,严抓安全,积极应用“四新技术”,保证了施工进度。
板角隧道人车分流、二衬外观平整
项目依托“交投先锋+大凭铁军”联合党建品牌引领,设立“党员示范岗”、隧道青年突击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和青年生力军作用,聚焦施工生产,连续攻克了施工难题、疫情防控、汛期防洪等困难,不断推进隧道建设。
板角隧道洞口
指挥部严格落实集团公司安全标准化要求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严格控制好隧道开挖进尺、二衬与掌子面安全间距等施工。通过班前五分钟教育、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检查、智慧工地等,将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做实做细,确保施工生产处于安全可控状态。
参建人员对隧道进行安全检查
积极应用“四新技术”优化工程质量,打造亮点工程。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严格根据围岩情况控制隧道进尺,并投入三臂凿岩台车、防水布挂布台车、湿喷设备等先进设备,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
新华社上海6月23日电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上海经过多年积累,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取、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等重要技术和生产工艺,目前已建成10座加氢站和近30公里输氢管道,为氢能的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按照规划,到2025年,上海计划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建成3到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到2035年,上海计划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引领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中心、关键核心装备与零部件制造检测中心,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形成丰富多元的应用生态,建设海外氢能进口输运码头,布局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