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理工大学(市北校区)建筑构造课程推出了青岛市车站级改造项目的课题,在指导老师郭亚成的带领下,建本203班第二小组(组长:马鸣宇 成员:王子溪 谢晗文 王鹏程191 王鹏程192 张凯旗 赵思淳 仲佳 孙语彤 王世衡 孙浩东)的同学们历时两个月完成了青岛市公交车站改造–“乘客驿站”避雨伞座椅项目的设计研究,并获得不错的社会反响。此次改造旨在为广大青岛市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候车环境,进一步提升青岛市交通服务质量。
本组的车站改造设计以抚顺路鞍山二路公交车站为改造对象,以青岛市的气候为背景,考虑到青岛峰值降水300多毫米,降水量大,公交站的遮雨棚常常难以满足遮雨需求,青岛处于北半球,属温带季风气候,白天日晒充足,市民对于防晒也有要求。其次,车站主要服务于居民区的居民们,居民有时需要拿着很多东西乘坐公交车,在等待时没有地方放物品,用手拿着会很累,所以最初是想设计一个置物架,最后小组成员们发现,有时候公交车站等候的人很多座位不够用。所以想将抽拉折叠座椅与置物架相结合。为了更好的了解居民需求,小组成员们进行了调查问卷的制作,并向车站的候车乘客发放,然后汇总数据和分析,最终总结了乘客需求。与小组成员的预想几乎一致,于是同学们开始了“避雨伞座椅”的设计。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结合郭亚成老师提出的改造意见,同学们完成了项目的设计工作,他们计划将木板切割组装,打造一个座椅和桌子的结合设计,然后将装有360°环绕雨帘的伞从桌椅组合设计的中间穿过并在地面增加配重固定,使伞和雨帘可以将桌椅完全笼罩,从而达到避雨效果,形成一个完成的避雨伞座椅设计,椅子采用抽拉设计可以节约空间,桌子下面设置储物空间和挂钩用于乘客存放行李和物品。
在这次的公交车站改造设计过程中,建本203班二组的成员们以及郭亚成老师全面分析了当前青岛市公交车站的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创新的设计方案,以提升公交车站的功能性和用户体验。首先,通过对现有车站设施的调研,发现许多车站在雨天无法有效遮蔽雨水,导致乘客在等待过程中容易淋湿。同时,车站的座椅设计缺乏人性化考虑,不能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针对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避雨伞座椅”的设计理念,并用两个月的时间进行探索和设计,在郭亚成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完成设计并初步投入使用。通过对新设计的实地测试和反馈收集,不断完善设计,发现乘客对改造后的公交车站给予了肯定,认为避雨伞座椅在提升舒适度和便利性的同时,也美化了城市街景,增强了公共设施的现代感和实用性。
总之,此次青岛公交车站改造项目不仅是同学们的一次锻炼,还为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我们相信,这一创新设计将为青岛政府对于如何为公交乘客带来更好的出行体验提供了经验,也为其他城市的公共交通设施改造提供有益借鉴。
公交车站 公交
特别推荐:上海国际客车展参观报名 上海国际客车展展位预定
轨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3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26条,运营里程10975.8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64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8.8亿人次,进站量17.2亿人次。3月份,客运量环比增加4.8亿人次,增加20.0%,同比增加0.8亿人次,增加2.9%。2月份全国总运营里程的平均客运强度为0.847万人次每公里日,环比增加8.3%,同比减少4.3%。本月无新开通线路。 其中,43个城市开通运营地铁、轻轨线路268条,运营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运量27.8亿人次,进站量16.5亿人次;16个城市开通运营单轨、磁浮、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25条,运营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运量8803万人次,进站量5888万人次;18个城市开通运营有轨电车、自动导向轨道线路33条,运营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运量1071万人次,进站量1015万人次。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