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四川低碳交通研究中心正式挂牌入驻天府永兴实验室。这是全国第一家政府主导、企业联盟的专门致力于交通运输领域碳中和技术研发的研究中心。
四川低碳交通研究中心致力于聚焦解决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围绕交通设计减碳、建设降碳、运营节碳三大研发方向开展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打造交通运输全产业链科研创新平台,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智慧力量。
中心按照“1+6+N”的模式组建,“1”是指四川省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和规划科学研究院牵头;“6”是指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港航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长沙理工大学等6家首批参建单位;“N”是指根据研发方向和产业应用在相关单位组建多个分布式研究平台。
目前,该中心已形成“经天路图”、胶结土(石)筑坝技术、高性能装饰混凝土、密梁式型钢组合桥梁、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交通工程施工设备油改电技术、智慧梁厂、隧道斜井引水发电绿色节能技术、隧道自然风节能设计技术、高速公路分布式光储“绿电自给”、内河梯级通航建筑物联合调度、“五网融合”产业发展13个关键技术和相关应用产品。
下一步,中心将全面融入天府永兴实验室发展整体,并重点从“推动中心规范化运行、加大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加强成果宣传交流”等方面持续发力,力争至2025年形成一批全国领先的技术成果,产业应用取得明显效果,有力支撑四川省交通运输领域“双碳”工作;2030年,力争成为全国零碳交通创新策源地,为四川省实现交通运输如期实现碳达峰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同时,该中心将重点围绕“建设一个平台、开展一批研究、出台一批政策、打造一批试点”目标发力。即:建设一个能耗和碳排放统计监测平台;基于双碳控制的高原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指标体系、公路建设“近零碳工地”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内河航运碳达峰与碳排放评价体系及战略路径等方面开展一批研究;在促进运输装备“油转电”、推动交通建设“旧转新”、运输方式“公转铁(水)”、公众出行“私转公”、交通状况“堵转畅”等方面研究出台一批政策;在成渝高速电(氢)走廊、多式联运、绿色货运配送城市、公交都市创建、“碳惠天府”绿色公益示范、零碳港口、零碳枢纽、近零碳工地等方面打造一批试点项目。
12月26日,贵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有关情况。据悉,2024年贵阳市持续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生活方面,全市新能源、清洁能源公交占比达100%,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69%。 据介绍,绿色经济是贵阳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路径。绿色生产方面,贵阳市绿色工厂累计达56家、绿色工业园区累计达5个,前三季度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66.06%。 绿色消费方面,贵阳市累计创建绿色物流园区9个,全市直接拉动汽车、家电、家居换新销售额61.75亿元,占全省近50%。 绿色生活方面,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6.4%;绿色文明方面,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建成节约型机关比例达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9.4%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5%以上。 据统计,2024年以来,贵阳经济发展含“绿”量稳步提升,年末绿色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预计在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