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在位于洛阳市涧西区的洛阳氢能电机装备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主厂房钢构已完工,辅房完成封顶,测试中心完成钢筋绑扎,正在为浇筑做准备。“预计7月底完工,8月进入设备安装调试,年底前进入试生产。”产业园项目生产设备总监王志永说。
聚焦氢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换道领跑,洛阳市重点谋划了包括“洛阳氢能电机装备产业园”和“洛阳氢能汽车产业园”两大园区的洛水氢城项目。“洛阳市的政策红利,给我们的项目建设提供了一个好的发展环境。”王志永说,项目全面建成后,将利用“风口”产业氢能的快速发展机遇,吸引上下游相关行业在洛阳集聚,打造中部地区氢能产业链,为洛阳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增添新动力。
“进入新发展阶段,科技创新、‘风口’产业已经成为洛阳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发力点。”洛阳市委有关负责人说。对老工业基地洛阳而言,发展氢能产业高度契合产业发展战略,有利于充分发挥洛阳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洛阳正全力布局。
洛阳确立了产业发展的“136”工作举措,按照“前瞻30年”工作思路,将围绕氢能制、储、运、用关键环节,抢抓创建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机遇,发力新能源汽车、氢能与储能领域,努力争取新能源汽车产业头部企业落地,建成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推动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超千亿元,把氢能产业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超级产业IP,全力打造“中国氢城”。
4月17日,洛阳高新区、东旭集团举行“洛阳氢能汽车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作为洛阳氢能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氢能汽车产业园将聚焦氢燃料电池、氢燃料发动机、制氢储氢加氢等产业链相关产品,形成以新能源汽车整车为龙头,集氢能装备制造、动力电池、新材料相互协同配套的产业集群,前景令人期待。
近日,在位于孟津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华久氢能一体化项目建设现场,4000吨/年高压氢装置已完工,正在进行试生产。据华久氢能源(河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传斌介绍,作为洛阳市建设氢能基地打造氢能产业的重要环节,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2.5亿元、利税6500万元,将有力带动本地运输、服务等产业协同发展。
洛阳市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洛阳市将围绕“制氢—储氢—运氢—用氢”关键环节,吸引更多产业链优势企业集聚,打造辐射全国、走向全球的氢能产业高地。
记者从成都市交通运输局获悉,据近日正式印发的《成都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和物流业发展规划》,2025年年底成都市公交车、巡游出租车将全面实现新能源化(纯电动或氢能源)。 在成都道路上行驶的新能源公交车。(成都市交通运输局提供) 规划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成都市要建设低碳环保的交通运输体系。具体来说,到2025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担率达65%,绿色出行比例达70%以上,推动实现中心城区建成区平均通勤时间下降到35分钟左右。 在公共交通出行方面,规划提出,依托轨道交通站点持续优化快速公交、高峰快线、主干公交、社区公交等公交体系,新增及调整公交接驳地铁线路100条。此外,还将推动提升常规公交准点率,通勤时段常规公交平均车速提高至18公里/小时,平均候车时间降低至5分钟。 据悉,目前成都公交共建成充电点位80余个,充电设备370余套,总充电量超4亿度,满足4800余辆新能源公交车充电需求,减少碳排放43万余吨。今年上半年,成都公交投用了800辆新能源公交车,下半年还将陆续上线2000余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