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由捷氢科技承担的上海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全功率型燃料电池研发及产业化能力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验收。项目历时三年,捷氢科技已全面掌握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系统的车规级、高节拍、自动化批量工艺技术和规模化生产能力,对全面推动万辆级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燃料电池商用车应用最多的国家,具备支撑万辆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的产业基础。捷氢科技以加快燃料电池产业化为己任,面对行业发展共性难题,加大研发深度,突破膜电极多层柔性薄膜材料的连续走带、电堆快速活化等工艺瓶颈,全面掌握膜电极高速双面直涂、“卷对卷”压合、高精度电堆自动堆叠、快速活化等核心工艺,持续提升产品质量,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建成全球先进的“卷对卷”膜电极生产线,实现产能和原料利用率最大化,涂布速度5m/min,催化层湿膜厚度控制精度高达±5μm,催化剂担载量偏差±10%;全国率先实现“无空气增湿”百千瓦级金属板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产品量产,可靠性、耐久性等关键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公司注重国产化水平提升,燃料电池系统及一级部件国产化率100%,生产及测试设备基本实现国产化。
膜电极产线
项目实施过程中,为适应柔性制造的业务模式,公司打造了具有自身业务特点的MES制造执行系统,覆盖生产过程中的人机料法环测等相关因素,从设备联控、数据自动化采集到质量全过程追溯,满足订单快速响应、制造过程透明化、全过程质量追溯等需求。持续提升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助力新一代燃料电池产品较上一代产品技术指标提升30%。截至目前,捷氢科技产品功率覆盖1.5kW-260kW,广泛应用于乘用车、城市公交、团体客车、轻卡、中重型卡车等多种车型。
同时,捷氢科技携手产业链上下游构建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生态,着力打造出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推广的“上海方案”示范样本,探索出鄂尔多斯“风光氢储车”一体化推广模式等,共计在全国15省21市实现批量商业化推广,助力中国能源转型及双碳战略实现。
特别推荐: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展现场参观报名
2024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交通运输部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交通运输行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强国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埋头苦干、担当奉献,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坚强的交通运输保障。 一、基础设施 (一)铁路。 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6.2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4.8万公里。投产新线3113公里,其中高铁2457公里。铁路复线率为60.8%,电化率为76.2%。 图1 2020-2024年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 (二)公路。 年末全国公路里程549.04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5.35万公里。 图2 2020-2024年年末全国公路里程 年末全国四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534.47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7.46万公里,占公路里程比重为97.3%、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77.75万公里、增加1.53万公里,占公路里程比重为14.2%、提高0.1个百分点;高速公路里程19.07万公里、增加0.70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