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炭王国”山西正加快推广、应用能源新宠“氢能”,回应“碳减排”。
资料图:山西加快推进氢能源产业应用。美锦能源供图
山西拥有中国最大的焦化产能,焦炭年产量1亿吨左右。焦炭生产的副产品焦炉煤气含氢量约60%,可提取氢气140亿立方米。从黑色焦炭到绿色氢能,焦炉煤气制氢的低成本给山西带来更多可能。
16日,山西工信部门和氢能产业链代表企业召开会议,加快建设氢能全产业链。
作为中国较早布局氢能全产业链的企业,山西美锦能源公司(简称“美锦能源”)已在山西构建起焦炉煤气制氢、加氢站、氢燃料核心装备、氢燃料商用车示范运营闭环。
美锦能源董事长姚锦龙说,企业目前已在全国运营加氢站8座,未来3年规划建设300座,推广氢燃料电池车超万辆,预计可减少碳排放上百万吨。
不仅是在焦化行业,作为山西重要钢企,山西晋南钢铁集团首次在国内将氢气应用在1860立方米高炉,减少焦炭的使用,实现了氢能炼铁。
山西晋南钢铁集团总裁张天福表示,企业将联合钢铁、焦化企业,形成制、储、运、加、用氢等产业链的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推动城市氢能汽车应用和氢能基础设施建设。
尽管目前氢能商业化应用仍存在成本、储运技术等诸多挑战,但山西各地仍在抢占先机。
吕梁市工信局局长李冰峰表示,吕梁力求到今年底形成4万吨制氢能力,建成加氢站20座,氢燃料汽车保有量达到100辆以上,建成1个氢能技术研发港,基本形成“气、站、运、车”全产业链。
对于山西的氢能之路,山西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尚阿浪表示,将会同氢能产业城市群相关地方政府,积极对接国家各部委,争取进入国家第二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范围,进一步加速氢能产业链发展。
新华社上海6月23日电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上海经过多年积累,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取、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等重要技术和生产工艺,目前已建成10座加氢站和近30公里输氢管道,为氢能的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按照规划,到2025年,上海计划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建成3到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到2035年,上海计划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引领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中心、关键核心装备与零部件制造检测中心,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形成丰富多元的应用生态,建设海外氢能进口输运码头,布局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