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发布《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崔寨产业园一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公示,该项目工程总投资8亿元,建设周期12个月。
该项目建设方为济南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济南绿动”),济南绿动2021年12月在起步区注册成立,是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国氢科技”)的全资子公司,是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简称“国家电投”)的三级单位,是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的建设主体。
据了解,济南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项目是国家电投集团布局的氢能产业基地之一,2021年11月,国氢科技与起步区政府签署《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合作协议”),2022年3月,双方进一步签署《补充协议》。根据合作协议及补充协议约定:
双方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开展起步区碳中和新能源利用研究及规划,开展氢能规模应用示范,创建氢能产业研发创新中心, 建设燃料电池装备制造基地,成立氢能产业专项基金。
2022-2026年,国氢科技将在起步区崔寨片区建成15万平方米产业园,占地约225亩。产业园主要建设固定式供能燃料电池、车用燃料电池、空冷燃料电池、关键核心零部件 等生产线,以及燃料电池研发实验室。
计划先行建设一期项目,主要生产燃料电池系列产品,包括车用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固定式供能燃料电池电堆配套产能的石墨双极板、固定式供能燃料电池发电装置等。
2022年3月15日,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项目开工。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一期投资40亿元,将开展燃料电池及关键材料研发,打造国家级氢能创新平台,建设燃料电池装备制造基地,推进氢能在交通、供能等领域全面应用。该基地也是国家电投面向华北和中原地区、辐射黄河流域、京津冀及环渤海经济圈的产业基地。
重点开展供能燃料电池、空冷燃料电池及关键技术研发,拟建设氢能产业研发创新中心、高水平研发实验室,同时建设由车用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等4条生产线组成的燃料电池装备制造基地,并成立氢能产业专项基金,建设各领域氢能应用示范项目,推动氢能在交通、供能、工业等各领域规模应用,推进形成氢能产业生态,打造氢能应用示范区。
项目建成后,预计2025年底可达到万台产能,2030年底前达到不低于10万台产能,将带动氢能产业上下游企业集聚,为起步区引进氢能高端研发人员,打造全球领先的氢能产业生态圈。
据此次公布的文件显示,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崔寨产业园位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崔寨片区原路寨村区域,东临青宁沟及山东英才学院北校区。项目占地面积149600m2(约225亩),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一期项目用地面积为 55560m2。项目工程总投资80000万元,建设周期12个月,一期工程利用崔寨产业园东侧用地,由南向北依次布置活化标定车间配电室、活化标定车间、储加氢站、产品生产车间、发电装置装配调试车间、综合水泵房及消防水池,储加氢站位于园区东南角。
该项目基本组成如下所示:
项目一期工程主要生产燃料电池系列产品,包括:(1)0.5万台/a车用燃料电池电堆、0.5万台/a车用燃料电池系统;(2)0.1万台/a 固定式供能燃料电池电堆配套产能的石墨双极板;(3)固定式供能燃料电池发电装置装配调试区。
主要产品用途如下所示:
(1)车用燃料电池电堆:用于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的组装;
(2)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用于新能源汽车;
(3)固定式供能燃料电池发电装置:泛应用于商业楼宇、数据中心、独立微网等分布式发电场景;
(4)石墨双极板:用于生产采用石墨材料的电池电堆(车用燃料电池电堆采用的双极板为钛材料双极板)。
3月22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轨道交通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据成都轨道集团总调度长徐安雄介绍,目前,成都地铁累计发送乘客超95亿人次,工作日单日客流量常态化保持在600万人次以上,线网运营水平与各项关键运营指标持续位居国内第一方阵。 如何继续提升市民乘客通勤体验感受、打造文明出行场景,徐安雄表示,成都将采取运力错峰配置、精准投放大站空车、快慢车差异化开行等措施,划梯度、分层次精细化配置线网运力,推进重点车站的扩能改造,满足乘客多元化快速出行需求,确保运营线网高效运行。 成都在国内行业首创的“文明365”服务长效机制运行情况如何? 徐安雄说,成都以提供全龄友好出行服务为目标,开展“轨道文化进校园”,打造“儿童乘车体验馆”互动平台、母婴候车室、高低位爱心窗口等全龄友好设施,设置无障碍的渡板、电梯、卫生间、盲文盲道等服务设施。 为了向乘客提供一体化便捷服务,只需下载一个APP,即可实现跨城乘坐轨道交通,徐安雄介绍,“成都先后与重庆、西安、南昌、郑州、广州等5座城市实现轨道交通出行二维码关联互通,市民乘客一码在手畅游无阻。” 在乘客体验方面,15座车站上线“同站过街”服务,所有地铁线路实现“列车分区控温”,6座车站投放 “...